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范德辉:补益气血 通络止痛法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合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案

发布日期:2022-12-26 18:17:41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范德辉,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擅长用针灸、腹针、浮针、埋线及康复理疗手段治疗多种痛症及神经系统疾病,尤擅采用龙氏正骨整脊及小针刀疗法治疗多种脊椎相关性疾病,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6部,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2014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卢桂梅学术经验整理及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张某,女,时年60岁,首诊日期:2019年3月1日。

  缘患者3年前不慎从楼梯跌倒致头颈部着地后,开始出现颈肩部疼痛不适,头晕头痛,当时被家人送往当地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以“颈部外伤”收住入院,予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疼痛症状缓解。1年前患者颈肩部疼痛不适加重,出现双上肢麻木乏力,以右手为甚,后头部疼痛,有脚踩棉花感,前往本地某三甲医院检查颈椎MRI发现有颈椎间盘突出和寰枢关节半脱位,自行休息后症状稍缓解,但时有反复,为进一步系统诊治。遂于今天来我院门诊就诊,后收入院治疗。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清,表情疲倦,颈肩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乏力,以右手为甚,后头部时有疼痛不适,无头晕,时有踩棉花感,无恶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

  体格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紧张僵硬,可扪及条索状肌肉,颈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受限,C2~C5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角肌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叩顶试验(-),转颈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霍夫曼征(+),C3、C4旋转式错位(C3向左旋、C4向右旋),C6、C7旋转式错位(C6向右旋),右前臂内侧感觉较对侧稍减弱,余肢体感觉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反射对称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颈椎DR示:C2、C3,C4~C6呈融合改变(图一);枢椎齿状突陈旧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图二);C3、C4旋转式错位(C3向左旋、C4向右旋),C6、C7旋转式错位(C6向右旋)。颈椎MRI示:颈椎各椎间盘变性;C2/C3椎间盘后正中突出(图三),相应椎管略变窄;C2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影。颈椎CT平扫+骨三维示:齿状突分离(I型)(图四)并寰枢关节脱位;C2、C3,C4~6阻滞椎。

  图片

  图片

  【辨证论治】

  缘患者因外伤损伤头颈部,年过五旬,脾胃渐亏,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病久体虚,耗伤气血,颈肩部经络失养,故双上肢麻木乏力,加之气血运行不畅,痹阻颈肩部经络,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中医诊断(证型):项痹病(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①混合型颈椎病;②寰枢关节半脱位。

  治则治法: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处方:八珍汤加减。

  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黄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升麻6g、葛根15g、桑枝15g、鸡血藤15g、桂枝6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颈肩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乏力,以右手为重,后头部时有疼痛不适,时有踩棉花感。

  2、触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紧张僵硬,可扪及条索状肌肉,颈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受限,C2~C5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角肌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叩顶试验(-),转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霍夫曼征(+)。C3、C4旋转式错位(C3向左旋、C4向右旋),C6、C7旋转式错位(C6向右旋)。

  3、影像学:颈椎DR示:C2、C3,C4~C6呈融合改变;枢椎齿状突陈旧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C3、C4旋转式错位(C3向左旋,C4向右旋),C6、C7旋转式错位(C6向右旋)。颈椎MRI示:颈椎各椎间盘变性;C2、C3椎间盘后正中突出,相应椎管略变窄;C2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影。颈椎CT平扫+骨三维重建示:齿状突分离(I型)并寰枢关节脱位;C2~C3,C4~C6阻滞椎。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①混合型颈椎病;②寰枢关节半脱位。病因分型:混合型(骨关节损变并骨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放松手法,放松枕后三角区(头部小肌群为主)、斜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待肌肉放松后,针对C3、C4旋转式错位,予低头摇正法纠正(图五);针对C6、C7旋转式错位,予侧卧摇肩法纠正。

  2、辅助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正骨手法治疗后,予以强壮手法,再针对紧张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予以指揉,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百会、风池(双)、天柱(双)、颈百劳(双)、颈夹脊(双)、大杼(双)、肩井(双)、手三里(双)、外关(双)、合谷(双)。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指导患者行抗衡功训练,并叮嘱持之以恒。

  图片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颈部疼痛及上肢麻木乏力明显缓解。患者因有事出院,叮嘱其坚持锻炼,注意休息、保暖,忌不良姿势。

  按语:

  患者颈肩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乏力,以右手为重,后头部时有疼痛不适,时有踩棉花感,体格检查见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霍夫曼征(+),影像学见C2、C3椎间盘后正中突出、寰枢关节半脱位及阻滞椎,可明确诊断为:①混合型颈椎病;②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颈肩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乏力,结合触诊及神经定位诊断,可明确与C3、C4旋转式错位以及C6、C7旋转式错位相关,纠正后症状可好转。本案例难点在于,患者既有寰枢关节半脱位,且齿状突分离,又有阻滞椎,正骨治疗时既要把握疗效也要控制风险。患者是3年前因外伤跌倒后出现颈肩部不适伴双上肢麻木乏力等症状的,而阻滞椎是患者先天具有,从时间上看,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从临床上的多个案例可发现,阻滞椎上下的关节或椎间盘更容易出现问题,而本案例中,取得疗效的关键处理就是针对阻滞椎上下的错位关节进行纠正;在进行正骨手法的同时,还要锁定寰枢关节,保持其不动,避免引发齿状突进一步分离。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指导专家:范德辉 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