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泉,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第八届党代表、广东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岭南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第七届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第三届揭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学术专长:中医消化性病、老年病防治与临床研究。编著《消化性溃疡》中医专著3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6项,获奖5项;发表论文13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卢某,女,时年36岁。 发病过程:初起头眩耳鸣,心悸不宁,且畏光怕风,乃闭门塞窗,躺于暗室,如此一躺不起达年余,询其病状,心悸惕惕有恐惧感,目胀而眩,胸中闷痛,大汗,渴欲饮水,每于气从少腹而上,立即发作。若见阳光,也即发作,遇风则心悸心跳立即发生,终日卧床于暗室之中,饮食二便由家人料理。曾到多家住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首诊证候】 症见:1986年11月13日邀余出诊,见其卧室门窗紧闭,诊其脉证,神气尚清,言语清晰,嘱家人将窗口打开一小缝隙,自谓其已经着风病又发作,有气自少腹上撞心胸咽喉,痛苦不可名状,面白憔悴,舌淡红苔灰白,脉弦而数。体检:体温37.5℃,心率112次/分,血压110/50mmHg,呼吸20次/分,心肺无特殊,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脊柱正常,未引出神经反射。审其病症,胸中闷痛,心悸惕惕,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而作,痛苦难受,恰似奔豚气病之状,久居暗室,心中恐惧,恐光恐风,实为惊恐之兆。头晕目眩,脉弦而数当属肝阳亢逆之候。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奔豚气。 证型:肝气上逆。 治法:平肝和胃降逆。 处方:奔豚气汤加减。 甘草(炙)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葛根10克,半夏各10克,西洋参5克(另炖服),五味子5克,牡蛎25克,5剂,日一剂,水煎服,并舌下含服益心丸1颗。 【随诊过程】 二诊:11月18日 病人诉进药1剂,汗少饮随之而少,诸症有所改善。连服5剂,诸症缓解,情志舒畅,神气大爽,面白,舌淡红,苔灰白,脉细数而带弦,嘱其家属打开门窗,感受新鲜空气,下床活动。 处方:甘草(炙)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葛根10克,半夏各10克,西洋参5克(另炖服),五味子5克,牡蛎25克,15剂,日一剂,水煎内服。 三诊:12月4日 15天后诸证解除,信步走出卧室,遂以补中益气汤调护3个月,嗣后每年随访1-2次连续5年未见复发。 按语: 奔豚的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惊,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心病、心血管神经症等。本证由于脏气先衰,偶遇惊恐,气机逆乱,横逆上冲而致本病。病虽有所虚,必先救治奔豚气病为急,用《金匮要略》奔豚气汤加减,由于病为肝气逆乱,取用白芍、牡蛎、半夏以平肝镇潜,和胃降逆;渴饮伤阴而应用西洋参、五味子、葛根以救其阴,解其渴;由于病久气血俱伤,以川芎、当归、甘草气血具补,标本共治。尔后,用补中益气汤治其本,使脏气实而病不复发。用益心丸之功,必加暗示,才可收到“灵丹妙药”之效,治奔豚之证“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究其所因之后治之,才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本案编者:林双盛)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指导专家: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