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昌,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兼任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刘立昌崇尚经典,主研伤寒,重视正气,注重脾胃,推崇方证对应,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主编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成果多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肖某,男,时年44岁,2012年7月4日初诊。 发病过程:3年来反复咳嗽,干咳为主,阵发性剧咳,咽痛,咽痒,咳而眩晕,剧烈运动后易咳(如健身);牙龈肿,夜间难入睡。在外院就诊,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检查结果未保留。 【首诊证候】 主诉:咳嗽3年余。 刻诊:舌略红,苔薄黄腻,脉左关弦有力,余部细。 查肺功能:正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肺脾气虚,虚火上浮。 治则:益气健脾、温肺止咳。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细辛、炮姜、刘寄奴。 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5g,当归15g,柴胡10g,升麻10g, 陈皮20g,五味子15g,细辛5g,炮姜20g,刘寄奴20g,炙甘草10g,服7剂。 【随诊过程】 2012年7月11日复诊: 干咳减轻,咽痛、咽痒、牙龈肿均减轻,睡眠仍较差。舌略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原方继服7剂,共服14剂后干咳症状消失,咽痛、咽痒、牙龈肿均痊愈,睡眠仍较差。 按语: 患者咳嗽3年余,咳而眩晕,运动后易咳,而咽痛、咽痒,牙龈肿,难入睡,舌略红,苔薄黄腻,脉左关弦有力,似乎有明显热象,但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细辛等热药后反而症状减轻,这是为何?刘主任认为,咳嗽一个重要辨证因素是病程的长短,只要超过一周,均有正气虚,可适当加补益之药,轻者如败毒散中之人参,鼓舞正气,祛邪外出,重者纯用温补。 本病案患者咳嗽3年,用抗生素等久治无效,必伤正气,虽见咽痛、牙龈肿、舌略红、苔薄黄等症,并非实热,而是阳气虚,浮热外现,郁火上浮,寒气下行。而咳而眩晕,运动后易咳为脾虚中气不足表现。《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患者动则咳剧,符合“脾咳”特点。故用补中益气汤以补中健脾益气为主,加炮姜、细辛、五味子以散寒敛肺止咳。炮姜(干姜)、细辛、五味子为简化之小青龙汤,寒咳均可用之,不管是否有咳痰。而久病必瘀,加伤科用药刘寄奴以化瘀。而陈皮用量较大,并非补中益气汤原方剂量,取陈皮理气化痰止咳,而其苔腻,有无形痰湿内留,陈皮大剂量有利水作用。 (本案编写:张李兴)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指导专家:刘立昌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