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 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针灸康复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常委。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患者,男,时年58岁,初诊:2019年11月15日。 患者2009年11月夜间休息时出现双下肢抽动不适,活动后不适感可缓解,影响睡眠,需3-4小时方能入睡,曾于当地多家医院就诊,生化检验、腰椎MRI检查、双下肢肌电图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予营养神经、助眠药物等对症处理,效果不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针灸科门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双下肢腓肠肌酸胀感,平素眠差,易醒,醒后精神疲倦,偶有头晕、欲呕,平素纳差,小便多,大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痉病。 辨证:痰热动风证。 治疗: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针灸处方: 1、电针:四神针、神庭、印堂、舞蹈震颤控制区(双)。 2、留针:合谷、太冲、申脉、照海。 3、耳穴压豆:心、肝、神门、交感、缘中、皮质下。 隔天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周末休息2天。 中药处方: 法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钩藤15g,竹茹10g,陈皮10g,茯苓15g,枳壳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炙甘草5g,7剂为1个疗程,日1剂,水煎至250ml,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9年11月20日 诉双下肢不适症状较前好转,1-2小时即可入睡,睡眠质量较前改善。 按语: 患者为老年男性,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加之长期睡眠不佳,阴血暗耗,肝木失养,而致肝风内动,故下肢时有抽缩感,治疗当以平肝熄风为主。患者平素纳差,脾胃运化不佳,导致痰湿内生,痰蒙清窍则眩晕,胃失和降则欲呕,痰湿蕴久化热,痰火扰心,则眠差易醒,舌脉皆为痰热之征象,治疗当兼以清热化痰。中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为主方,加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针灸治疗上,不安腿综合征虽表现为下肢的不适感及被迫活动,但不可“见腿治腿”。首先,脑为元神之府,主司感觉及运动,本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病位在脑;其次,长期双下肢不适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睡眠,造成其精神疲倦,情绪焦虑,神机失常,《类经》曰“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治疗当以调神为要。督脉入脑,与神志关系密切,可适当多选取督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督脉为阳脉之海,《素问》有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神庭、印堂皆属督脉,四神针在百会穴四周旁开1.5寸,贯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刺之既可升阳气,养元神,又可荣养下肢之筋;合谷属多气多血之手阳明经,偏于行气活血,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二者一气一血,一阴一阳,合称“四关”,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功效;申脉、照海属八脉交会穴,分别通阳跷脉与阴跷脉,二脉入里络脑,司眼睑开阖,取申脉、照海可改善阴阳失衡引起的睡眠障碍。焦氏头针中的舞蹈震颤控制区位于大脑额叶运动中枢前部,主治对侧肢体的不自主运动及震颤,该患者表现为双下肢不适及被迫运动,故选取双侧穴区进行治疗。二诊患者双下肢症状好转,睡眠较前改善,嘱其保持良好心态和正常作息规律,坚持适度锻炼,每天睡前可用40℃左右的温水沐足,再用手搓热足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门诊随诊。 (本案编写:李美晨)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庄礼兴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指导专家:庄礼兴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