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 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针灸康复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常委。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王某,男,时年37岁。 患者2020年10月15日早上因搬重物后再次出现腰痛,疼痛难忍,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遂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查腰椎CT示:腰椎轻度退行性变,L5/S1椎间盘轻度膨出。予外用吲哚美辛巴布膏、伤科灵喷雾后症状缓解。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腰部疼痛不适,刺痛,左侧为甚,(VAS评分:9分)活动受限,行走需要搀扶,在他人帮助下方可下床,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 体格检查:痛苦面容,患者需搀扶入诊室,跛行步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腰肌紧张,腰椎棘突间压痛(+)。 【辨证论治】 诊断:腰痛。 辨证:气滞血瘀证。 治疗:活血化瘀。 针灸处方: 1、电针:腰骶部督脉排针、大肠俞、肾俞、阿是穴。 2、留针:委中、腰痛点。 3、委中及局部刺络拔罐。 4、运动疗法(针刺腰痛点得气后,嘱患者旋转活动腰部,动作缓慢柔和)。 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10月19日 患者腰部仍有酸痛感,(VAS评分:2分)。腰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已无受限。针灸守上方,患者诉行运动针法后腰痛有明显好转,活动受限减轻,可自主下床,治疗结束后可步行离开诊室。 按语: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 腰扭伤属中医学“闪腰”、“岔气” 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诸病源候论》曰:“肾主腰脚”,可见本病与肾关系密切。外伤或劳累损伤筋骨脉络,导致血瘀气滞,正气受损,脉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致使疼痛伴活动受限。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临床治疗常用针灸、放血及刺络拔罐疗法,安全便捷,而且效果明显。 本例患者腰痛部位集中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故选穴以督脉与膀胱经为主,配合阿是穴。腰骶督脉排针为庄教授经验用穴,庄教授不拘于具体的穴位,在腰骶部沿督脉依次斜刺进针,上下针刺距离 1 -2 寸,取其“重经不重穴”之意。临床多用于疼痛部位比较广泛的如腰肌劳损等疾病。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故肾俞可治疗腰痛诸症。急性腰扭伤以标证为主,“急则治其标”,根据本例患者疼痛部位,选取大肠俞与阿是穴,以痛为腧,针刺可消散聚结之气血,从而缓解疼痛。 急性腰扭伤采用委中及局部放血,庄教授尤为注意观察络脉之血的颜色,因络脉瘀阻,故血液一开始呈紫黑色,待黑血出尽,体现了中医“菀陈则除之”的原理。 腰痛点属于经外奇穴,刺之能激发十二经络之阳气,阳气通畅则气血流畅,经络得以疏通,肌肉、筋骨得以濡养,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配合腰部旋转运动,将针刺和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两者协同作用,使经气速至,调整患部气血紊乱状态,可迅速缓解局部肌肉僵硬状态。 针刺、放血、运动三者相结合,对急性腰扭伤有明显的效果,取穴精简,操作方便,在临床方面可以推广。 (本案编写:刘鑫)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庄礼兴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指导专家:庄礼兴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