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谢少龙:清热祛瘀 化痰散结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案

发布日期:2022-08-11 17:49:39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谢少龙 广东省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曾任肇庆市华佗医院院长、端州区人民医院院长、肇庆市中医院副院长。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擅长诊治中医儿科、中医内科杂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苏某,男,时年43岁,初诊时间:2019年9月16日。

  初起咽痛不适,后检查发现甲状腺肿,现无咽痛。

  【首诊证候】

  主诉:发现甲状腺肿半月余。

  既往史:无。

  过敏史:否认蚕豆病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偏红,苔黄腻,脉滑。

  辅助检查:2019年8月23日外院B超:甲状腺右侧叶内混合性瘤(28x25x33mm),左侧叶及峡部实性、混合性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

  中医诊断:瘿瘤。

  证候诊断:痰热互结。

  治则:中医治疗以清热祛瘀,化痰散结为主治法。

  处方:中药汤剂拟方如下:    

  黄芩15g、栀子10g、桔梗10g、麦冬15g、桑白皮15g、浙贝10g、知母10g、土茯苓15g、胆南星10g、莪术15g、甘草10g、猫爪草15g,共4剂,日一剂,水煎服,分温服。

  【随诊过程】

  复诊:2019年9月20日

  觉甲状腺肿减小。有鼻炎病史,现鼻音重。继续治疗。患者鼻不畅,在前方基础上加苍耳子15g、辛夷10g、蜂房10g以宣通鼻窍,余药同前,服5剂。

  三诊:2019年9月30日

  自觉甲状腺肿减小大致同前,睡眠有鼻鼾,时有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患者鼻音已减,上方去辛夷,余药同前,续服5剂。

  四诊:2019年10月9日

  药后颈前无不适,仍有打鼾,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滑。前方去栀子,余同前,续服5剂。

  五诊:2019年10月18日

  今日复查彩超提示结节较前缩小。夜间口干口苦。继续治疗。外院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侧叶内混合性结节(19x15x13mm),左侧叶及峡部实性、混合性结节(较前缩小)。舌红,苔稍黄腻。患者结节较前缩小,治疗有效,然常有口干口苦,舌脉亦提示湿热蕴结难除,调整用药在上方基础上加枳椇子15g、藿香10g、夏枯草15g,服5剂。

  按语:

  甲状腺疾病在中医属“瘿病”范畴。甲状腺疾病病机复杂,其中情志压力是一重要因素。人有五脏生五志,情志失调影响五脏的运行。其中肝主疏泄,过度忧郁则肝气郁结,甚则气郁化火;而思虑伤脾,脾虚生痰,风火相煽,气火挟痰上逆,阻于颈前肝经循行部位则发本病。

  本案患者是因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初诊时无特殊不适症状,舌偏红,苔黄腻,脉滑,属有形之痰结于颈前,辨证湿热瘀阻、气滞痰结,后续患者常有口干口苦症状,符合湿热辨证,四诊后复查彩超结节较前缩小亦提示辨证准确、方药有效。谢教授化痰散结喜用胆星、浙贝、莪术,兼有热证加用猫爪草,夏枯草更是消瘿的专科专药了。

  治疗本病重在调气散结,今人多浮躁,气滞火郁而发之,气机畅通是关键。因气滞则血癖,气滞、血癖、痰凝互结颈前,致颈部肿块渐大,病程迁延日久。病久入络,伤及它脏则经久难愈,易于复发。要结合疾病不同时期及机体的不同状态,辨病、辨证、辨体质相结合,有主次、分轻重先后论治。一般初期多实,气郁化火、湿热内盛,多以甘寒、辛温治之;中期虚实并见,则扶正祛邪兼顾;后期虚中夹实,治疗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不可伤正、缓缓图之。

  患者对待甲状腺疾病也应避免过度紧张,勿思虑过多,同时注意生活作息、劳逸结合,平衡饮食,配合治疗。

  指导老师评语:祛瘀、化痰、散结为治疗甲状腺肿及结节之法,莪术、胆星、浙贝、猫爪草为常用药,多有效。此病案可作为经验推广案例。

  (本案编写:何利)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肇庆市中医院,指导专家:谢少龙 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