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樊粤光:治疗腿部创伤感染(痈病)案

发布日期:2022-07-30 17:49:40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樊粤光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教授、主任中医师,1954年生于广州,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留校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樊教授治学严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黄某,男,时年15岁,初诊时间:2018年4月。

  患者于1月前因外伤致右小腿上段肿痛,局部瘀青,无开放性伤口,右膝关节活动尚可,自行外擦活血消肿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未予重视;后20余天前肿痛处逐渐溃破伴创口形成,面积约3×4cm,伴淡黄色渗液,于我院急诊就诊,予抗感染、消肿止痛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小腿软组织感染伴创口形成"收入院。

  【首诊证候】

  主诉:外伤致右小腿上段肿痛1月,伤口渗液20余天。

  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右小腿上段肿痛不适,局部可见一大小约3×4cm的创面,伴淡黄色渗液,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纳眠可,二便调。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跛行,右小腿上段轻度肿胀,局部可见一大小约3×4cm的肉芽创面,伴淡黄色渗液,皮温稍高,肤色正常,无色素沉着,双下肢末端血运、感觉及足趾活动正常。

  辅助检查:2018年01月09日查血液分析提示白细胞计数:2.2×10^9/L。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右小腿软组织感染伴创口形成。

  中医诊断:痈病(湿毒蕴结)。

  辨证分析:综合四诊,本病当属中医“痈病”的范畴,证属湿毒蕴结证。缘患者平素摄食养生不洁,湿热时邪伏而后发,病邪应时外发,湿热蕴毒,脓毒炽盛,入筋骨成痈,毒蕴于内气机不通血行不畅,发为肿痛。舌脉皆为湿热内蕴之证。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处方或治疗技术:

  1、仙方活命饮加减,方药如下:

  金银花15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茯苓15g、黄芪15g、薏苡仁10g、白芷10g、盐牛膝10g、赤芍10g、皂角刺10g、天花粉10g、醋乳香10g、醋没药10g。   

  2、右小腿软组织感染清创、VSD负压引流术。

  【随诊过程】

  复诊:

  患者未诉右小腿疼痛,无畏寒、发热。右小腿创面愈合,无渗出,局部无红肿,压痛(-)。

  按语:

  软组织感染属于中医“痈疽”,热毒内蕴,脓成以前,以清热解毒为法,可使用五味消毒饮,脓成后以脱毒排脓为法,拟仙方活命饮,结合手术切开排脓。创面经久不愈,VSD负压吸引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促进创面修复。


  《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灵枢·痈疽》曰:“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说出了痈疽成脓的机理。《灵枢·刺节真邪》曰:“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灵枢·痈疽》中曰:“热气淳盛,下限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痛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一般来说体质强,生命力旺盛,抗病能力亦强,病邪难以入侵;若病邪旺盛,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抗病邪能力低下,正气不胜邪,则邪毒可乘虚而入,邪毒内盛,气血耗竭,则发病。经过治疗,邪毒逐渐衰竭,正气渐复,则病可愈。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痈疽早期,热毒蕴结于筋骨或内攻营血诸证。早期可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或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如热毒重者加黄连、黄柏、生山栀,有损伤史者加桃仁、红花;热毒在血分的实证,疮疡兼见高热烦躁、口渴不多饮、舌绛、脉数者,可加用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等药;热毒内陷或有走黄重急之征象,症见神昏谵语或昏沉不语者,当加用清心开窍之药,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此外,阴虚内热的虚证,如骨病疮疡兼见骨蒸潮热、口干咽燥、虚烦不寐、舌光质红、脉象细数者,治以养阴清热之法: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清泄,因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气血凝滞不行,故不宜寒凉太过。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专家:樊粤光 主任中医师,内容整理自《全国中医骨伤名家樊粤光学术经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梓凌、曾建春主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