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粤光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教授、主任中医师,1954年生于广州,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留校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樊教授治学严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黄某,男,时年46岁,初诊时间:2018年1月。 患者于1月前踢球时转身时遭外力撞击后感右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患者到外院就诊,予药物口服及膏药敷贴(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仍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018年1月8日患者前往正骨医院复查,MR示:1、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2、右膝胫骨平台外侧后缘骨折;3、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4、右膝股骨内侧髁、胫骨平台、髌骨下缘骨挫伤;5、右膝周围软组织挫伤、水肿;6、右膝髌上囊、关节腔积液。今为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门诊以"右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收入院。 【首诊证候】 主诉:外伤致右膝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月。 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右膝关节疼痛肿胀,以膝后侧腘窝处疼痛为主,屈曲、伸直活动受限,纳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陈旧性结核病史15年,患者自诉已治愈,定期复查。发现二尖瓣狭窄3年余(具体不详),痛风病史5年余,否认肝炎,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右膝关节肿胀,右膝内侧、后侧关节间隙压痛(+),右膝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受限,Lachman征(-),膝前抽屉试验(-)、后抽屉试验(-)、麦氏征(+ ),浮髌试验(+),膝内外侧翻应力试验(-),对侧膝查体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院外右膝MR示:右膝ACL损伤。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右膝);2、胫骨平台骨折(右膝);3、膝外侧半月板损伤(右膝);4、二尖瓣狭窄;5、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筋伤(气滞血瘀)。 辨证分析: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伤筋”范畴。证属气滞血瘀。患者遭受暴力,导致经络受损,血溢脉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舌脉亦具本症之象。本病属实证,预后尚可。 治则治法: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 处方或治疗技术: 1、拟桃红四物汤,具体药物如下: 燀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盐牛膝15g、宽筋藤15g、续断15g、三七10g、泽泻15g、丹参15g、生地黄15g、炙甘草6g。 2、右膝关节镜检查,ACL重建。 【随诊过程】 复诊: 患者未诉右膝疼痛,无交锁。MR示:内侧半月板部分修复。 按语: 交叉韧带损伤属于“筋伤”范畴。中医骨伤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一般在伤后1~2周,由于气滞血瘀故为肿为痛,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伤气必及血,伤血亦必及气,在初期治疗上必须活血与理气兼顾。 行气活血法,是伤科内治法中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气滞血瘀,肿胀疼痛,无里实热证者。常用的方剂以桃红四物汤为代表,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病位辨证加减,如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变化。可根据气滞与血瘀孰轻孰重,或重于活血,或偏于行气,灵活选用。 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核磁共振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损伤后,膝关节前后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以关节镜检查,交叉韧带重建为主要治疗方法。以自体股薄肌与半腱肌肌腱为主,自体肌腱不足时可考虑同种异体肌腱或人工韧带。在明确诊断和损伤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关节镜下重建,结合中医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专家:樊粤光 主任中医师,内容整理自《全国中医骨伤名家樊粤光学术经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梓凌、曾建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