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粤光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教授、主任中医师,1954年生于广州,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留校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樊教授治学严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吴某,女,时年32岁,初诊时间:2019年9月。 患者于7年前爬山后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膝关节活动受限,自行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未予重视治疗。后患者自觉右膝关节疼痛不适间断发作,于外院就诊,查X线未见明显异常,未行系统诊治。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加重,遂来院门诊就诊,查膝关节MR示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撕裂。今患者为进一步治疗,由门诊以"膝内侧半月板损伤(右)"收入院。 【首诊证候】 主诉:右膝关节反复疼痛不适7年余,加重1周。 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右膝关节疼痛,伴膝关节活动受限,自行休息后可缓解,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纳眠可,二便调,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2009年因甲状腺结节于外院手术治疗,否认其它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右膝关节无明显肿胀,皮温、肤色正常,无色素沉着,无瘢痕、窦道,右膝髌上囊压痛(-),右膝关节内侧间隙压痛(+),右膝麦氏征(+),抽屉试验(-),浮髌征(-),内外侧向应力试验(-),右膝关节活动度:0°-140°。双下肢末端血运、感觉及足趾活动正常。 辅助检查: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膝内侧半月板损伤(右侧)。 中医诊断:筋伤(气滞血瘀)。 辨证分析:本病辨病属祖国医学“筋伤”的范畴,辨证属气滞血瘀证。患者因外伤后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局部疼痛,筋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故而活动功能下降,舌脉均为气滞血瘀之征象。其病位在筋,乃标实之证,预后良好。 治则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或治疗技术: 1、拟桃红四物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 红花10g、燀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黄10g、盐杜仲10g、盐牛膝10g。 2、择期行右膝关节镜检查,半月板缝合术。 【随诊过程】 复诊: 患者未诉右膝疼痛,无交锁。MR示:内侧半月板部分修复。 按语: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损伤,膝关节屈曲位轻微外力导致膝关节旋转时即可发生。中医骨伤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一般在伤后1~2周,由于气滞血瘀故为肿为痛,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伤气必及血,伤血亦必及气,在初期治疗上必须活血与理气兼顾。 行气活血法,是伤科内治法中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气滞血瘀,肿胀疼痛,无里实热证者。常用的方剂以桃红四物汤为代表,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病位辨证加减,如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变化。可根据气滞与瘀血孰轻孰重,或重于活血,或偏于行气,灵活选用。 半月板可分为红区、白区、红白区,红区及红白区存在血管网,缝合后容易愈合,白区缺乏血运,难以愈合,以部分切除为主。非手术治疗疗效不理想,反复膝关节紊乱,可加速关节软骨损伤。在明确诊断和损伤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关节镜下缝合修补,结合中医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专家:樊粤光 主任中医师,内容整理自《全国中医骨伤名家樊粤光学术经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梓凌、曾建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