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樊粤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案

发布日期:2022-07-24 09:31:41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樊粤光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教授、主任中医师,1954年生于广州,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留校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樊教授治学严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叶某,女,时年40岁,初诊:2020年8月。

  患者2年前出现腰痛,伴左下肢麻木乏力,无下肢放射痛,在我院门诊多次治疗,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后症状反复。近3日劳累后腰部疼痛加剧,伴左下肢麻木乏力、放射痛。

  【首诊证候】

  主诉:腰痛伴左下肢麻木2年,加重3日。

  既往史:无特殊。

  过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L4、L5、S1棘旁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左下肢麻木、放射痛,左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40°(+),右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双侧“4”字试验(-),双侧梨状肌紧张试验(-),腰部活动受限,舌淡红,苔白,脉细。

  辅助检查:X线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减小,L4-5、L5-S1椎体骨质增生;腰部CT提示:L4-5、L5-S1椎间盘向左突出。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腰痛(肝肾不足)。

  辨证分析:患者素体本虚,肝肾不足,长期劳损,正气耗损,气虚无力推血运行,经脉瘀阻,肌肤失养所致腰痛、下肢麻木,劳累时症状加重,舌淡红,苔白,脉细均为肝肾不足之候。四诊合参辨病为腰痛,证属肝肾不足。病性病位:病位在筋骨,病性属本虚标实。类证鉴别:常与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急性腰扭伤、腰椎骨折等疾病鉴别,X线片与腰部CT均有助于鉴别。

  治则治法:补肾填精,益气养血。

  处方: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地龙6g,延胡索15g。水煎至200ml,1日3次,饭前温服。

  中成药予院内制剂口服通痹灵片,外敷五味双柏散。同时嘱患者睡硬板床,避免搬重物,注意腰部保暖。

  【随诊过程】

  复诊:2021年9月10日。

  服用上方,腰部疼痛减,乏力尿频情况改善,连续服上方14剂,功能恢复正常,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但要防止过度劳累造成损伤加重,注意保暖。

  按语:

  本案患者素体肝肾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

  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专家:樊粤光 主任中医师,内容整理自《全国中医骨伤名家樊粤光学术经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梓凌、曾建春主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