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汉 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中医论著3部,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多次荣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17年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汤某,男性,时年65岁。 尿痛、发热2天。 【首诊证候】 尿痛,灼热感,伴小便不畅,小便浑浊,颜色深黄,恶寒、发热,腹部胀闷,右侧腰痛,无腹胀腹泻等,口干咽燥,饮水多,纳差,眠一般,大便正常,舌暗,苔薄黄,脉沉。 【辨证论治】 证候:热淋。 治法: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处方:石韦15克、白茅根20克、扁蓄10克、瞿麦10克、栀子15克、车前草15克、乌药15克、甘草5克、王不留行15克、川牛膝15克、鸡内金10克,7剂,450ml水煎至200ml,早晚分服。 【随诊过程】 二诊: 尿痛、发热缓解,少许疲倦,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舌暗,苔薄黄,脉弦沉。上方减栀子,加太子参15克,续服7剂。 1月后随访,患者无特殊。 按语: 本次发病以发热、尿痛为主,急则治其标,以寒凉将泄之品,泻火与利湿合法。下焦湿热,湿热下注于膀胱,水道不利,故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湿热郁遏,气机不畅,则少腹急满,津液不布,则口燥咽干。以患者大便正常,舌不红,无需太过清泻,去八正散原方中的木通、滑石,扁蓄、瞿麦、车前草、白茅根、石韦清热利水通淋,鸡内金通淋化石,佐以少许乌药温肾行气防寒凉之药攻伐太过,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者症状好转,精神疲倦,考虑热耗气阴,加太子参益气生津。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指导专家:叶小汉 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