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刘志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眩晕案

发布日期:2022-05-03 10:13:56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刘志龙 广东省名中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专家,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珠海“英才计划”一类人才,南粤最美中医,珠海十大名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珠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首个医疗机构制剂——益气甘露颗粒献方者;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近20项,出版专业著作27部,SCI论文3篇,学术论文90余篇。近年来致力于经方临床应用的研究与推广,擅长用经方治疗糖尿病以及内科杂病。曾作为珠海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组组长全程参与新冠病毒救治,获珠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高某,女性,时年67岁,2015年2月13日初诊。

  患者面红目赤,3天前不明原因性出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感,甚则呕吐,右侧卧位时头晕明显,右侧耳鸣明显,听力减退,右侧手抖,心慌且每日下午3点左右不适感加重。

  首诊证候

  主诉:头晕3天。

  刻诊:舌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滑。

  既往史:有右侧神经性耳聋、颈椎退行性病变、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等病史。

  辅助检查:血压偏高(160/90mmHg),心电图未见异常,CT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眩晕。

  证属: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祛湿化浊法。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5g,潞党参15g,大红枣20g,生姜片10g,炙甘草5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30g,桂枝10g,生白术15g,石菖蒲30g,生牡蛎20g,生龙骨20g,5剂。水煎温服,一天1剂,一日3次。

  【随诊过程

  复诊:2015年2月17日

  眩晕略减,呕吐已止,右侧耳鸣减轻,舌苔未化。改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为主,后随访诸症皆减。

  按语: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此患者肝阳上亢,因而出现眩晕、高血压、面红目赤、耳鸣等;化火生风则出现手抖、心慌;湿浊上逆则呕吐、苔白厚、脉滑。因而,首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平肝潜阳,另加陈皮、石菖蒲、泽泻、生白术祛湿化浊。复诊时眩晕略减,余症减轻,但舌苔未化,说明药虽中病,但未得化其根源,故而从调脾胃入手,健脾祛湿。■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供稿,本案内容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记》,黎崇裕编著,2019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指导专家:刘志龙 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