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媚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中医师,妇幼健康研究会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灸协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擅长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和妇幼健康的中医调理。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规律,在临床上开展“调周助孕法”,调理月经周期、改善孕前妇女体质,提高受孕几率和胚胎质量。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周某某,女性,时年8岁。 因“胃纳欠佳、夜间磨牙、鼻塞1周”来诊。 【首诊证候】 刻诊:患儿鼻塞,张口呼吸,无咳嗽,无咽中不适,胃纳一般,夜间磨牙,夜寐不宁,大便尚调。 查体:咽无明显充血,双扁II°肿大。舌淡红苔白,脉滑。 辅助检查:鼻内镜;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咽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90%+。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鼻窦炎;2、腺样体肥大。 中医诊断:鼻窒。 证属:脾胃湿热,兼受风邪。 治法:清热祛湿,疏风通窍。 处方:苍耳子散加减。 辛夷8g,苍耳子8g,桔梗10g,白芷4g,路路通10g,葶苈子10g,甘草3g,鱼腥草10g,石菖蒲10g,陈皮3g,麦芽20g,谷芽20g,炒鸡内金8g,木棉花8g,共5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5mg qn,连续用5天;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50ug qd 喷鼻,连续7天。 同时配合激光疗法照射双鼻孔、双迎香穴,每次20分钟,每天1次,共5天。嘱患儿清淡饮食,避免进食生冷寒凉及煎炸油腻之品,1周后复诊。 【随诊过程】 二诊: 患儿鼻塞稍减,仍张口呼吸,夜间鼻鼾,夜间磨牙减,夜寐不宁,胃纳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滑。考虑患儿症状缓解不明显,且舌苔转为白腻苔,脾胃湿热症状较前明显,上方加苍术10g,茯苓10g以加强运脾祛湿之功效,共5剂;同时继续内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外用鼻喷雾剂,并继续激光疗法5次以巩固疗效;嘱患儿注意饮食,规律作息,1周后复诊。 三诊: 患儿无夜间磨牙,无鼻塞,仍张口呼吸,夜间鼻鼾减,胃纳一般,大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患儿鼻部症状较前好转,但胃纳始终未见明显好转,考虑湿久化热,故上方减苍耳子、石菖蒲、鸡内金,加茵陈10g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效,共5服;西医治疗同前。同时,予以中药香薰包随身携带,以加强芳香避秽、醒脾开窍之功效。 四诊: 患儿无鼻塞,夜间鼻鼾减轻,无夜间磨牙,胃纳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滑。外邪已去,应益肺健脾以固本,故前方去清热化湿消滞之苍术、麦芽、谷芽,加玉屏风散以疏风益气固表。 五诊: 患儿偶夜间鼻鼾,无鼻塞流涕,无咳嗽,胃纳可,二便调。今日复查鼻内镜:双鼻粘膜色淡红,鼻甲肿胀,双中鼻道未见分泌物或新生物,鼻咽部腺样体增生占后鼻孔约1/2。因患儿要返回家乡读书,继续守前方14剂以巩固疗效。嘱加强饮食营养,避免感受风邪,起居规律,不适随诊。 【按语】 腺样体肥大在中医无相应的病名,根据文献记载,多归于“鼻窒”、“颃颡”、“鼾眠”、“痰核”等范畴。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鼻窒,窒,塞也。”《灵枢·忧患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顽颗不开,分气失也。”其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其中肺脾虚多见,日久及肾,部分患儿兼有肝气郁结。其发病不外小儿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而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正气亦虚,故而易使邪毒稽留,导致气血瘀滞,或痰浊停聚,或痰瘀互结,阻塞咽喉脉络,从而出现腺样体肥大增生。外邪、饮食以及痰瘀互为因果,治法多为补肺、健脾、养肾阴,清肺热、软坚散结及活血化瘀,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多属肺、脾二经。 陈主任认为腺样体肥大患儿以肺脾两虚,痰浊内阻证为多见,故治法上前期以活血散结,化痰通窍为主,后期以益肺健脾,化痰除湿为要,临床多以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基本方如下:黄芪10g,防风10g,白术8g,炒苍耳子6g,辛夷花6g,白芷3g,茯苓10g,浙贝10g,路路通8g,穿山甲3g(先煎),甘草3g,白芍6g,桃仁6g。其中,黄芪、防风、白术三药组合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苍耳子、辛夷花、白芷为治疗鼻炎的要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通鼻窍的作用;穿山甲善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浙贝、路路通活血散结、利水消肿;白芍、茯苓养血柔肝、益气健脾。因小儿具有先天“肺脾不足、心肝有余”的特性,临床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故本病易缠绵难愈,需较长时间的综合调理。■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作者:陈凤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