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大医精诚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妇科病经验

发布日期:2024-10-03 10:42: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李振华 国医大师 (1924.11-2017.5) 

  李振华,首届国医大师,曾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70年、中医药高等教育60载,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现将李振华诊断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这些与男性的不同点便构成了女性的生理特点。

  李振华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概之为经、带、胎、产四者,均与脾胃密切相关,盖“女子以血为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统血之脏,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是经、带、胎、产的基本病机。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辨证时强调“审查病机”,论治时要“谨守病机”,故病机是确定治法的依据,脾虚是经、带、胎、产诸症的基本病机,故以健脾法为主是治疗经、带、胎、产病诸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健脾法临证应用

  ● 健脾升阳止血治崩漏 

  李振华认为,脾失统摄是崩漏发病之本,其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虚血脱。该病病因多为脾气素虚,或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伤脾,或木郁侮土,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临床治疗中,常在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健脾止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醋白芍15g,远志10g,炒酸枣仁15g,醋柴胡6g,升麻6g,黑地榆12g,阿胶10g,广木香6g,炙甘草6g,米醋(后下)120mL。

  其中数味药物醋炒,重点是应用米醋和诸药同服,酸以入肝敛肝,抑肝扶脾,利于脾气恢复而统血,同时酸敛固涩而止血。米醋与健脾益气药配伍,标本兼顾,为治疗出血的良药。

  李振华强调,暴崩下血,首先要迅速止血,以免造成脱证,止血之法须视其虚、实、寒、热分别施治,不可单一使用止血药物,出血停止后要澄源问因,不可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血止后仍应固本调理以善后,不可骤然停药,以防崩漏复发。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调畅情志,避免过度劳累。

  ● 健脾疏肝活血治闭经 

  脾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弱,健运失常,气血化源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盈;或脾虚健运失常,水湿留滞下焦,湿聚成痰,痰湿壅滞冲任、胞宫而经闭。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生理功能。肝气郁结,血为气滞,瘀阻冲任而经闭。

  李振华认为脾虚肝郁,气滞湿阻,气血不畅,瘀阻冲任,是闭经发病之本,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瘀阻冲任。病因多为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条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木郁乘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湿聚成痰,痰湿壅滞冲任、胞宫而经闭;正如《女科切要》云:“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故也。”

  李振华常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柴胡6g,香附10g,小茴香10g,乌药10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广木香6g,大黄10g,丹参15g,甘草6g。李振华善用生大黄、广木香通经。

  ● 疏肝健脾止痛治痛经 

  痛经之本在于冲任失调、胞宫气血失和所致,病在冲任、胞宫,又与肝、脾、肾紧密相关。肝主疏泄且藏血,脾主运化且统血,肾主纳气且藏精,若三脏失调,则肝失疏泄而气滞血瘀,脾失运化而气血生化乏源,肾失封藏而精气血亏损,以致冲任受损,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胞脉失养而致经行腹痛。痛经之机总以气血为病,痛经之治以通调和运气血为旨。

  对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痛经,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李振华自拟活血止痛汤,药物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灵芝通经活血、祛瘀止痛;香附、小茴香、乌药、木香疏肝理气;牛膝引药下行。偏于气滞者重用疏肝理气之品,偏于血瘀者重用活血化瘀之品;郁久化热者加牡丹皮、栀子、地骨皮;对寒湿凝滞所致痛经,治以温经祛湿,理气活血。

  李振华自拟温经止痛汤。药物组成:桂枝、吴茱萸、细辛温经散寒;白术、木香、甘草健脾理气燥湿;当归、川芎、赤芍配桂枝温通经血;寒湿偏重者加附子、炮姜温经通阳散寒。

  对脾肾不足,或气血虚弱,冲任气虚血少,胞脉失养而致经行腹痛,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活血;偏肾虚者选《傅青主女科》调肝汤;偏脾虚者选八珍汤加乌药理下焦之气,丹参活血止痛。

  李振华经验宜在预期经前3~5天,当冲任脉动,气血将行之时服药,以理气活血,因势利导,如此调治3个月经周期,则经血可调,腹痛可消。

  ● 健脾疏肝豁痰治脏躁 

  李振华认为脾虚肝郁是脏躁发病之本,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病因多为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条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木郁乘土;两者病因不同,均可导致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化火成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神;或痰浊随肝气上逆,干扰清窍,以致心神不宁,发为脏躁。肝郁不解,脾虚不复,痰火不时上扰,故脏躁不时发作,反复难愈。

  李振华强调,本病的病机变化虽涉及心、肝、脾三脏,但病机关键在肝脾两脏,脾虚肝郁为脏躁发病之本,心肝火盛为其标。治疗应以治肝实脾,标本兼顾。

  李振华在温胆汤和导痰汤基础上化裁为清心豁痰汤。

  药物组成:白术10g,茯苓 15g,橘红10g,半夏10g,香附10g,小茴香10g,乌药10g,郁金10g,栀子10g,莲子心5g,胆南星10g,夜交藤30g,龙骨15g,合欢皮18g,知母12g,天麻10g,甘草3g,琥珀(分2次冲服)3g。

  大便溏薄者,去胆南星,加薏苡仁30g,泽泻12g;腹胀纳差者,加砂仁9g,厚朴10g,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2g。李振华强调,恢复期还应针对肝郁脾虚继续治疗,偏于肝郁者用逍遥散加陈皮、砂仁、厚朴以疏肝健脾,理气和胃;偏于脾虚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香附、郁金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如过早使用逍遥散因当归、白芍滋阴而敛痰湿,可使病情加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调畅情志,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 补肾健脾疏肝治不孕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了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女性生殖功能的核心,以肾气为主导,由天癸来调节,通过冲任的通盛相资,由胞宫孕育养胎。李振华认为生殖轴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会引起不孕。归其原因,不外肾虚、肝郁、痰湿、血瘀,而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气虚则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宜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方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温胞饮加艾叶、吴茱萸、淫羊藿等;若肾阴虚,天癸乏源,冲任血海空虚,或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能摄精成孕,宜滋肾养血,调补冲任,方用左归饮、六味地黄丸、养精种玉汤加枸杞子、黄精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与统血。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流注下焦,湿聚成痰,痰湿壅滞冲任胞宫,或痰湿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痰瘀互结于冲任、胞宫而不孕,宜健脾燥湿化痰,行滞调经,方用温胆汤、苍附导痰丸等。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生理功能。肝失条达,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或肝气郁结,血为气滞,瘀阻冲任、胞宫;或肝郁克脾,肝郁脾虚,任、带脉失调而不孕。治以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加味。

  ● 健脾益气燥湿治带下病 

  《黄帝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水湿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脾虚失运。《女科经论》亦云:“白带多是脾虚……脾伤则湿土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血为荣,而下白滑之物。”

  李振华认为,脾虚湿盛是带下发病之本,其主要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病因多为脾气素虚,或饮食失宜,或劳倦过度,或木郁侮土。

  治以健脾益气燥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薏苡仁、泽泻淡渗利湿;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升阳除湿;芡实益脾涩精止带。脾胃肝三经同治,补中寓行,消中寓升,通中有涩,补、散、升、消、涩,达健脾益气燥湿止带之效。

  ● 益气养血活血治恶露不绝 

  李振华认为气虚血瘀是产后恶露不绝发病之本,主要病因病机为产后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而形成气虚血瘀,以补益气血为主,佐以化瘀,治疗宜益气摄血、养血活血。

  临床治疗恶露不绝时,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白芍12g,生地黄炭15g,黑地榆15g,乌药10g,丹参15g,黑柏叶12g,阿胶10g,酸枣仁15g,甘草3g。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黄芪泡水有增强体质的功效,科学家曾用实验证明:服用黄芪水的动物,明显比未服用黄芪水的动物体重增长快得多。中医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山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丹参、阿胶养血活血;乌药温中行气,气行则血行,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生地炭、黑地榆、黑柏叶专入血分,止血而不留瘀;酸枣仁酸敛止血、养心益肝。

  以扶正为主,补虚不留瘀、活血而不伤正。李振华强调治疗产后病“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典型病例

  韩某,女,时年37岁,2005年11月27日初诊。诉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余。病史:平素脾胃虚弱,2个月前因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加之饮啤酒过量,致胃脘疼痛,大便溏泄,经对症治疗胃疼缓解,继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经口服、注射止血药及中成药治疗,阴道出血仍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面色无华,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小腹坠痛。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脉沉弱。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正常。

  诊断:(脾虚型)崩漏。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用健脾止血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醋白芍12g,醋香附10g,醋柴胡6g,升麻6g,黑地榆12g,阿胶10g,陈皮10g,砂仁10g,炙甘草6g,米醋(后下) 120mL。10剂,水煎服。嘱: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避免过度劳累。

  12月7日二诊:阴道出血停止,纳食增加,仍感气短乏力、小腹坠痛,大便溏薄日1次。舌脉同前。按上方去阿胶、地榆、米醋,加炒薏苡仁30g,醋延胡索10g,生姜3片,10剂,水煎服。

  12月17日三诊:面色渐红润,纳食正常,气短乏力明显缓解,小腹坠痛消失,大便成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按上方加厚朴10g。10剂,水煎服。

  12月27日四诊:面色红润,纳食正常,气短乏力及小腹坠痛消失,大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砂仁8g,厚朴10g,枳壳10g,郁金10g,黄芪20g,当归10g,白芍12g,甘草3g,20剂,水煎服。

  电话随访:2006年1月8日,月经来潮,经期7天,经量正常。

  按:平素脾胃虚弱,复因饮食失宜、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选用健脾止血汤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血止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治其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