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 国医大师(1949.10-)
王某,男,时年46岁,失眠伴周身乏力5年。5年来经常彻夜不眠,长期依赖佳乐定维持睡眠。近1月耐药性增加,每夜睡1~2小时,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健忘,自汗盗汗,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西医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及病理征。自服补肾健脑、人参蜂王浆等品,效果不佳。 中医辨证属阴虚津亏,虚火内扰。治宜滋阴泻火,安神定志。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知母15g,黄柏9g,生地黄20g,丹皮12g,泽泻15g,百合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芍15g,麦冬15g,玄参15g,磁石20g,合欢皮20g,夜交藤20g,水煎服。 服药6剂,症状明显减轻,体力增加,同时渐减佳乐定用量。效不更方,继服12剂,诸症愈,体力睡眠均正常。嘱患者少食滋补辛辣食物,以防助火伤阴。 按:朱丹溪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随自然界气候逐渐变暖,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袭人体,易化火伤阴;七情内伤,五志过极易化火伤阴;世人又多嗜食烟、酒、油炸、炙烤、辛辣肥腻食物,或过服药补食补之品,皆易化火伤阴;或阴虚体质者病后没有及时补阴,或过用参芪香窜燥烈之品,以助火耗津。阴虚生热,水亏不能济火,火热耗气伤津,更加重阴亏之势,阴虚火旺,内扰心神,神明失养,神不安宁而证见疲乏无力,彻夜不寐,心烦易怒,健忘多梦,多虑善忧,日渐消瘦,口苦口干,便秘,小便黄。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均属阴虚火旺之象。方用滋阴泻火,安神定志之知柏地黄汤加减,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 气虚胆怯证 周某,女,时年35岁,心悸失眠半年余,加重1周。患者平素易感冒,五心烦热,盗汗。半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夜眠渐减。自服复方丹参滴丸、宁心安神丸效果不明显。1周前患者又感冒,心悸胸闷加重,自觉心中空空然有下坠感,纳可,彻夜难眠,恐惧,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结、代。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 证属气虚胆怯,治宜补气养心,镇惊安神。 处方:柴胡9g,党参9g,黄芩9g,黄连9g,半夏9g,丹参20g,玫瑰花9g,白芍15g,炒栀子12g,百合30g,泽泻15g,黄柏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磁石20g,炙甘草6g,水煎服。服6剂诸症减轻,24剂后失眠诸症尽除,心电图正常。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虽忽若有惊,或登高涉险,自可泰然处之。若心虚胆怯,则处事易惊,梦寐不宁。患者素体质虚弱,阴虚内热,复因外邪犯肺,化热化火,内陷心包,心神不安致失眠,当责之于心虚胆怯。此类证型用小柴胡汤透达半表之邪,疏解气机,加用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之品随手而瘳。 ➤ 痰热扰神证 孙某,男,时年52岁,失眠伴头昏乏力10余年。自诉近十年来因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夜间入睡困难,睡则多梦易醒,平素头昏,心烦,胸闷,疲倦,乏力,纳差,二便调。患者形体肥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二甲双胍,空腹血糖控制在7.5~10.5mmol/L。舌红,苔黄腻,脉弦。 证属痰热扰神,治宜清热除烦,化痰安神。 处方:陈皮12g,半夏9g,黄芩12g,黄连9g,栀子9g,茯苓12g,泽泻15g,白术15g,枳壳12g,竹茹12g,远志12g,合欢皮20g,夜交藤20g,炙甘草6g,水煎服。服20剂诸症减轻。 按:《素问·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丹溪心法》曰:“酒面无节,酷嗜炙煿……炎火上升,脏腑生热。”过食肥甘厚味不宜消化,日久成积,湿食生痰,郁痰化热,扰动心神,则为失眠。此型病人多为壮年人,见于形体肥胖者、嗜食膏粱厚味而工作压力大者,临床颇为常见。以黄连温胆汤加味,伴头晕者加泽泻、白术,加强健脾利湿,祛痰湿之标本;伴耳鸣者加磁石、珍珠母重镇潜阳;伴血压高者,加石决明,伴便秘者加大黄。疗效甚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