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奇 国医大师(1917-2011.2)
肝硬化每因乙型肝炎治疗未果演变而来,或因酗酒等病,都能导致肝硬化,日久累及于脾。李玉奇认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所谓实脾,即清利湿热使脾气得以运化,水湿得以解除。肝气郁结,肝木横侮脾土,使病情加重,脾又反克于肝,互为因果。肝硬化早期很难发现,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只是觉得疲倦、右胁胀痛、大便多溏、食而乏味,肝功能检查亦无明显改变,因而忽视治疗。在临床中一出现肝硬化腹水,多为中晚期肝硬化。 李玉奇认为肝硬化腹水是肝气虚极,脾津不布而生,水乃阴津,故不应见水而利下,利下伤及气阴而腹水复生,易使肝功能加速衰竭。亦不宜活血化瘀和过分行气,如十枣汤、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商陆、二丑等应慎用。治疗应肝脾兼顾,清利湿热以护脾,益气和血以保肝,以生津代替利尿,以养阴代替化瘀,长期系统治疗阻止肝硬化的发展,促使脾肿大的消失。现代临床医学摘脾为保肝,亦是权宜之计,并非根治手段,企以缓解病势的发展。唯有益气养阴兼以化瘀,从养阴中润燥柔肝以存津液,使水气渐消,有益于脾气得以改善,以延长生命。 方药:利肝实脾煎。土茯苓20g,木通10g,冬瓜仁30g,桃仁15g,虎杖30g,卷柏20g,当归30g,龙胆草20g,山药20g,茯苓20g,海金沙20g,紫草15g,大青叶20g,柴胡25g,水煎服,连服1个月(1个疗程)。 随症加减:①皮肤轻微黄染,加浮萍15g,茵陈50g,大黄5g,萆薢20g,丹参20g。②腹胀呃逆日甚,加白术20g,水红子15g,莱菔子15g。 治法:养阴益气柔肝。 方药:柔肝饮子。黄芪40g,海藻30g,牡砺40g,鳖甲40g,昆布20g,知母25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20g,苦参20g,槐花40g,薏苡仁20g,王瓜皮50g,当归25g,胡黄连15g,王不留行20g。 ▲黄芪 炙水蛭粉:每次服1g,日2次。累积用量不得超过200g,白开水冲服。 本药一年半为1个治疗周期,期间系统监护。汤剂煎时,先用食用红小豆煮汁,滤出红小豆,用其汁代水煎药。 方解:方中含黄芪鳖甲汤和当归补血汤。前四味排列为君臣佐使。以黄芪为君药,是针对病久当虚,然虚极而生疲,气亏血必滞,若补虚而兼化瘀非黄芪莫属。仲景治黄汗、盗汗、皮水重用黄芪,既能助气又能破瘀。臣以海藻,咸苦而寒,咸能散结,苦能除热,可通十二经水道而利尿,可解黄芪之甘温,平抑其温阳之气而益阴,佐牡砺化痰软坚,清热除湿。下有水气,利水不伤阴液,使以鳖甲补阴而祛瘀。诸药合用可以益阴柔肝,清热利尿。值得指出的是知母,益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行水而不伤阴液。王瓜皮治皮水而不伤正气,王不留行通经活络以治肝。苦参、槐花临床实践证明有降低门静脉高压防止呕血的功能。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柔肝散结,通利水道,健脾行气之功用,使肝脾之精气得以复苏。 随症加减:食少纳呆,加水红子15g,扁豆15g;呕血,加生赭石20g,茅根50g,藕节20g,青皮5g;水肿不消,倍王瓜皮,加丝瓜20g,一过性高热,加柴胡40g,生石膏25g,青篙15g,卷柏20g。 典型医案 朱某,男,时年48岁。确诊为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伴脾肿大。自诉腹胀明显,查体有明显腹水,经中西医治疗,腹水时消时一长,反复无常,尿频而短,身体逐渐瘦弱,食少纳呆,大便偏溏,午后低热,干呕欲吐,失眠,口干渴又不欲饮。于1998年10月来院就诊。 经余四诊所见:面垢无华,神态憔悴,身体瘦弱,舌质淡、苔灰白而厚腻,腹胀如鼓。脉来弦实有力,沉取而涩。 诊为本虚而标实。不宜再施以峻下或利尿。至于再分偏虚偏实,或阴虚或阳虚都难辨认确切。大戟、芫花、桂枝、附子、桃仁、红花应禁用。 ▲当归 治法:柔肝软坚,渗利存阴。 方药:柔肝醒脾汤。黄芪50g,昆布25g,海藻25g,知母25g,土茯苓20g,桃仁15g,鳖甲25g,当归40g,生地20g,早莲草20g,黄柏10g,王瓜皮40g,茯苓20g,常山10g,槟榔20g,党参20g,苍术20g,鸡内金15g,柴胡10g。 水煎服,以此为主方,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至今,脾肿大明显好转,腹水己全消,精神状态良好,体重渐增,食欲大增,已达临床痊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