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凡生育年龄的妇女,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系统器质功能正常,同居未避孕连续两年以上不受孕者,谓之“不孕症”。《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了肾-天癸-冲任-胞室生殖轴是女性生殖理论的核心,以肾气为主导,由天癸来调节,通过冲任的通盛相资,最后由胞宫孕育养胎,直至分娩。李老认为在生殖轴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会引起不孕。归其原因,不外肾虚,肝郁,痰湿,血瘀,而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辨证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液和机体气血的充沛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殖功能。气血亏虚则表现头晕耳鸣,气短乏力,腰膝酸软,食少消瘦,小便清长,治疗以八珍汤加益气和胃药为主。若肾中阳气不足则引起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以温肾暖宫治疗,方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和温胞饮加减,加艾叶,吴茱萸,仙灵脾等。若肾中阴精不足,表现为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以滋肾养血治疗,方用左归饮、六味地黄丸、养精种玉汤加枸杞子,黄精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与统血。气血虚弱则冲任失养,以致影响月经的量、色、质及周期的紊乱。长期的脾胃虚弱则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或形体肥胖引起痰湿阻滞气机,胞脉闭塞,不能摄精成孕。表现以带下量多,色白质黏,胸闷泛恶,治疗以温胆汤、苍附导痰丸、完带汤等方为主。 肝主疏泄和藏血,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的疏泄和藏血的功能异常,直接影响着排卵的功能,月经的来潮,经期和经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若长期的心情不畅,思虑过度或烦躁易怒,致肝气郁滞,气血不畅,月经不调等症。表现为烦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此为不孕症常见之病理。治疗以逍遥散为主加减,每每见效。 典型病例 徐××,女,时年33岁,银行职员。 初诊:2008年9月8日。 病史:结婚4年,一直未怀孕,月经初潮16岁,周期25~35天,经期3~5天,有痛经史,婚后经期多延后,色暗红,时量少,现结婚4年一直未孕,月经周期紊乱,多错后,量少,色暗,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痛伴有心烦急躁,失眠梦多,时汗出,B超: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爱人精液常规检查正常。脉搏弦细,舌质暗红,苔薄白,舌体稍胖大。 中医诊断:(1)不孕症 肝郁气滞 痰湿阻滞;(2)脏躁 脾虚肝旺 肝火内盛。 西医诊断:(1)原发性不孕症,(2)抑郁症。 治法:健脾疏肝,清心豁痰。 处方:白术10g,茯苓15g,橘红10g,旱半夏10g,香附10g,郁金10g,莲子心5g,炒栀子10g,节菖蒲10g,龙齿15g,夜交藤30g,合欢皮15g,牡蛎15g,西茴10g,枳壳10g,麻黄根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14剂。 二诊:2008年9月25日。服药后已不汗出,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已明显减轻,上方去牡蛎15g,继服14剂。 三诊:2008年10月15日。服药后已无心烦急躁,睡眠可,仍月经错后,量少,色暗,下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减轻,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搏弦。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 处方: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柴胡6g,香附10g,郁金10g,元胡10g,桃仁10g,红花10g,乌药10g,青皮10g,丹参15g,木香6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10剂。 先服10剂,以后每次月经前服5剂,连服三个月。2009年12月10日产下一健康男婴。 总结:李老认为不孕症,其病理较复杂,关键在于辨证施治。以肾虚而言,肾虚又分气虚、阴虚、阳虚,而虚的程度不会各三分之一,也不会出现单纯的阴虚和阳虚,所以有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之言。不孕症的辨证以肾虚型比较少见,而本病病因为脾虚肝郁,痰湿血瘀阻滞冲任二脉,不能受精成孕。 治疗应禁用滋补类药品,以防助湿生痰。该患者由于长期心情不畅,情绪不调,造成肝郁日久,木郁克土,脾虚生湿,气滞痰阻,化火生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神或痰浊随肝气上升,扰及心神所致。故出现心烦急躁,失眠多梦等症,首诊治疗以健脾疏肝,清心豁痰为主,方以李老自拟的清心豁痰汤加减,白术,茯苓健脾以绝生痰之源;橘红,旱半夏豁痰降逆;香附,郁金,西茴,乌药疏肝理气解郁,使气畅湿行,郁结热散,郁金配节菖蒲透窍和中;莲子心,炒栀子清心泻火,除烦燥湿;龙齿,夜交藤,合欢皮安神宁志,麻黄根、牡蛎收敛止汗,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已不汗出,原方去牡蛎、麻黄根,继服14剂,使痰湿祛,肝火清,故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诸证得愈。陈修园《妇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有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求子之道,莫如调经以疏肝健脾活血调经为主治疗,故三诊方以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调经;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协调肝脾;柴胡,香附,乌药,青皮,木香疏肝解郁,理气调经;郁金,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元胡理气止痛。本病治疗审证求因,辨证用药是关键,要辨证清晰,选方精良,按步骤治疗,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