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东 国医大师(1947.12-)
● 林天东认为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乃浊毒所致。病机为本虚标实,主以肾虚、浊毒为患,浊毒浸淫日久,导致气血瘀阻,精液无气血则不荣,凝固而不散则发病。倡导用清化浊毒之法论治。 ● 林天东用自拟方柏苓化浊汤治疗前列腺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等引起的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在有效改善精液液化情况的同时,对提升精液活力、受孕率均有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精液不液化症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因素相当复杂。西医学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存在着液化因子学说、凝固因子学说、内分泌紊乱学说、生殖道感染学说等理论。目前慢性前列腺炎、解脲脲原体感染、慢性附睾炎等导致的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是研究的热点。在正常成年男性的一次射精量中,精子只占7%左右,其余均为精浆,其中70%来自精囊,20%来自前列腺,剩下的3%来自尿道球腺。一旦存在慢性前列腺炎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时,精液内环境随之受到影响,导致精液不液化。目前西医对于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炎、抗氧化、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经验性治疗上,并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且有临床效果不佳、副作用较多、影响受孕率等不足。 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无精液不液化的记载,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精稠”“精浊”“精寒”“精瘀”等范畴。现代医家对治疗精液不液化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精液不液化病因较为复杂,病性可分虚实,实者主要表现为湿热、气滞、血瘀、痰饮,虚者主要为阳虚、阴虚,或虚人感邪、邪盛致虚而成虚实夹杂者。 林天东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乃浊毒所致,倡导用清化浊毒之法论治。他指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主以肾虚、浊毒为患,浊毒浸淫日久,导致气血瘀阻,精液无气血则不荣,凝固而不散则发病。林天东用自拟方柏苓化浊汤治疗前列腺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等引起的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在有效改善精液液化情况的同时,对提升精液活力、受孕率均有较好的疗效。具体阐述如下: 肾虚为本 肾主水,司开阖,为都会关司之所。若受思虑不节、房劳等影响,遂使水火不交,精元失守,是为白浊之患也。可见肾一旦受损,则开阖不利,水湿易停聚,日久则湿邪为患。且肾为命门,一旦命门火衰,则“火不生土”,温运脾阳不及,则津液运化失司,水湿内聚,化为湿邪,久而成毒。浊毒入下焦,侵袭肾脏,常致肾之经络受损,出现气血瘀滞,常表现为腰膝酸软无力、少腹胀满疼痛不适;肾与膀胱相表里,浊毒侵肾必波及膀胱,膀胱功能不利,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之症;甚者灼伤肾与膀胱之脉络,则出现血尿、血精诸症;一旦郁久未愈,肾气不化,清浊不分,不仅导致尿路症状出现,还影响肾主生殖之能,出现精液不化、精稠、精浊之病症,继发不育。 湿邪为患,浊毒内生 《灵枢·小针解》记载:“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脾胃为气机之枢纽,主以升清降浊,调控津液,然一旦受外感六淫、内情七伤、纵欲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滋扰,导致脾病,脾生虚热致肾不足,故土邪干水,令人便下浑浊,出现尿频、尿急等诸症,且脾受侵袭则易致脾不散精,使其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精微之气不能畅达四肢及筋骨肌肉,久则气血虚损,浊聚于中。湿为浊之源,浊为湿之甚,久则生壅滞之变,日久化毒,蕴积于中焦脾胃,浊毒胶结,作用人体,使得胃受纳失司,可见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纳呆诸症。形成之浊毒下注于肾,则肾气受损,气化失权,分清泌浊之能失常,导致秽浊之物外泄不得,蓄于体内,酿久则生精液异常之患。 毒侵日久,气血瘀阻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由此可见病初正气受损,阴阳失衡,中焦气化失司,升降开阖失常,致使精微外泄,水湿潴留,水湿内蕴化浊,浊邪趋下侵袭,导致出现尿频、尿急、尿道滴白等精浊之症,日久浊腐成毒出现。浊毒常积久乃发,随着病程进展,浊毒之邪暗耗气血、津液、肌肉、膏脂等精微营养物质,积虚成损,积滞成瘀,导致血脉瘀阻,客于肌肉及筋骨,伤其脏腑经络,不通则痛,出现少腹部及会阴部坠胀隐痛等表现,亦即“久病入络”。再者,浊毒损耗气血日久,肾气不充,精血不化,精室失其濡养,精液不得气血滋养,衍生精稠之变,致使精液黏稠不化,凝聚不散,活力下降,继发男子不育。 治疗探赜 分清化浊 医家常言:湿为浊之源,浊为湿之甚,毒为热之极。针对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所表现的尿频、尿急、尿痛以及精液发黄、黏稠、液化时间长等,通过清化之法,即清内热、化浊毒、祛内火,主施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药物,使脾气健运,升降有度,湿邪化去,浊毒无处以安而除之。常用药物为黄柏、车前子、白茅根、土茯苓、龙胆草、苦参、萆薢、莲芯、黄芩等。 补肾固本 《张氏医通》载:“若肾虚淫火易动,精离其位而成精浊者,其精牵腻如膏。”可见肾虚导致阴阳虚损,使得虚火煎熬阴精,影响精液内环境,破坏精液质量。因此,补肾之阴阳,使得水火既济,阴阳平和,继而火不上炎而神自清,水不下渗而精自固,安有白浊之患哉。常用药物为益智仁、乌药、补骨脂、五加皮等。 解毒化瘀理气血 久病入血入络,导致气血瘀堵,血脉不通,因此对于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临床上常可见到少腹部及会阴部、阴囊、阴茎等部位出现隐痛、钝痛等不适,其缘由皆因于此。通过施以理气血、化瘀毒之药物,可行气活血,畅通血脉,使气血周行全身,继而发挥濡养精室之能,有效改善精液内环境,提升精液质量。常用药物为益母草、茜草、赤芍、丹参、鸡血藤、王不留行、枳壳等药物。 ▲鸡血藤 验案举隅 李某,男,时年42岁,2019年7月2日初诊。主诉:精液发黄伴尿频急半年。患者平素喜油腻食品及熬夜,自诉近1年来性生活规律,但女方一直未怀孕(女方29岁,各项检查未见异常)。精液分析结果提示:弱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现症见:患者尿频、尿急、尿不尽,偶有小便灼热痛,勃起硬度可,射精时间1~3分钟,射精后尿道及双侧阴囊刺痛,其精液黏稠泛黄,似果冻状,有异味。大便黏滞,时干时稀。舌质红稍暗,舌体胖,苔黄腻,脉细涩。查体: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前列腺液镜检结果提示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计数++;血浆性激素六项(-);生殖器及泌尿系B超(-);支原体及衣原体(-);精浆及血液抗精子抗体(-)。现查精液分析结果:量2mL,液化时间60分钟,密度21.36(百万/毫升),总活力38.35%,A级11.32%,B级13.56%,C级13.47%,D级61.65%。 诊断:西医诊断为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弱精子症,中医诊断为精浊、不育(肾虚血瘀,浊毒内阻)。 治法:分清化浊,补肾固本,兼解毒化瘀理气血。 处方:黄柏15g,车前子15g,白茅根15g,土茯苓20g,龙胆草10g,石菖蒲10g,益母草10g,益智仁10g,茜草10g,乌药10g,苦参10g,萆薢15g,莲子心10g,茯苓15g,黄芩10g,赤芍15g。14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放松心情,勿过度忧虑。 7月16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无明显尿频、尿急,尝试同房,射精时间5分钟,所射精液稍有泛黄,黏稠及异味较前减轻。前方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嘱患者定期复查精液常规。 8月1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无特殊不适,大便较前正常,射精后无明显尿道及阴囊疼痛,复查精液分析:量4mL,液化时间30分钟,密度22.76(百万/毫升),总活力55.66%,A级20.79%,B级15.84%,C级19.03%,D级44.34%。精子液化时间及活力较前明显好转。前方继服30剂,煎服法同前。嘱女方监测排卵,并指导双方同房时间。 2021年10月25日,患者反馈女方已怀孕。 按:患者年过四旬,喜油腻食品及熬夜,日久出现精液质量异常,结合舌脉及症状,考虑为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证属肾虚血瘀、浊毒内阻。肾不足则无以化生精血,出现精子生成不足、活力差;肾虚日久,加上饮食不洁,继而损伤脾胃,内生浊邪,浊邪停滞日久化生浊毒,下移精室,影响精子,发生精液不液化之症,最终导致不育。治疗上首选经验方柏苓化浊汤,方中黄柏、车前子为君,其性苦寒,具有清热利湿之功。萆薢、石菖蒲清热利尿,益智仁、乌药补肾泄浊,土茯苓、苦参清热燥湿祛毒,龙胆草、白茅根清热利湿,黄芩、莲子心泄火,共为臣药。赤芍、益母草、茜草凉血活血祛瘀,茯苓健脾化湿和胃,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得清浊分、湿热去、脉络通,共奏清热利湿、祛毒排浊、活血化瘀之功,以助精液液化之能。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