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 国医大师(1931.1-2021.3)
李济仁,首届国医大师,曾任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李济仁自幼从其当地名医习医,学继新安,精研医典,善治内、妇、儿疑难杂症,现举李老治疗湿热痹案如下,以飨同仁。 鲍某,女,时年55岁,2010年11月25日初诊。诉全身多关节疼痛4年,加重半月。患者4年前于劳累后出现下肢及足底疼痛,未予重视,自2010年初开始出现双手晨僵明显,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变形,间断服药(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佳,半月前出现双手腕、手指及双膝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局部有热感,皮温稍高,时有头晕、乏力,自汗,口干欲饮,纳食欠佳,二便调,夜寐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湿热痹阻型)痹证。 治则:清热利湿通络,益气活血止痛。 方药:川萆薢20g,川黄柏12g,苦参12g,清风藤12g,生黄芪45g,蒲公英30g,当归15g,鸡血藤15g,活血藤15g,雷公藤10g(先煎),细生地25g,焦三仙各15g,土茯苓25g,淡全虫6g。1剂/天,水煎服。 ▲生黄芪 12月15日二诊:服药后各关节肿胀减轻,局部热感好转,仍有晨僵,疼痛,活动受限,口干,食欲渐增,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病情逐渐缓解,正气渐复,痹闭已获宣通。守上方去焦三仙,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g,1剂/天,水煎服。 2011年1月16日三诊:服药以后关节肿痛好转,仍有晨僵,无明显头晕、乏力,轻度口干,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复查血沉38mm/h,类风湿因子131IU/mL,C反应蛋白28.08mg/L。守上方加广木香15g,土茯苓加至30g。1剂/天,水煎服。 2月19日四诊:服上药后周身关节疼痛不显,轻度晨僵,纳食尚可,二便调,夜寐安,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守2010年11月25日方去细生地、焦三仙、淡全虫,加片姜黄25g,1剂/天,水煎服。继续服药,巩固疗效,现病情稳定。 按:本案痹病系因禀赋不足,劳逸失度,正气不足而致湿热之邪内侵,阻于经脉,阻遏气机,流注骨节,表现为以上诸症。故李济仁以清热利湿通络、益气活血止痛立法。方中以清络饮加味清热除湿,通络开痹。李济仁重视应用苦参一味药。 ▲苦参 苦参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良效;黄柏性味苦寒而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萆薢性味苦、甘、平,功善清热利湿泄浊,性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其效多入气分,少入血分。清风藤,性味苦、平,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清络饮中诸药合伍,共奏清热除湿、通络开痹之功。加用黄芪甘温以补无形之气、有形之血,气为血之帅,气足则引血滋润骨节;土茯苓入络,不仅利湿而且通络,并且善搜剔湿热之蕴毒;雷公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对关节周围组织疼痛,尤其是肌肉疼痛,疗效较好;加当归、鸡血藤、活血藤以加强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李济仁说痹病治疗时不仅应重视痹病成因中“杂气合至”特点,还应注意从调整人体内脏功能、气血功能入手,综合施治,以助祛除邪气。本案治疗兼具祛风除湿、清热通络、益气健脾、消食和胃等治法,即治病必求于本,辨证施治,方能获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3月23日第五版,作者:舒春、李振怡安徽省皖南医学院,李艳 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