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国医大师(1928.10-)
张磊,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汗证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汗是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之汗称为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导致汗液排泄失常的病证,临床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张磊临床治疗汗证注重审证求因,认为治疗汗证不可拘泥于“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之说,要辨证论治,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说:“谨守病机,各司其职,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只有辨证仔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现将张磊治疗汗证医案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 自汗案 患者,男,时年59岁,2017年8月2日初诊。诉自汗3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易出汗,不能吃热饭,食热饭或进热饮则大汗淋漓,稍动亦汗出,四季如此,冬季不怕冷,经常自觉身困,乏力,偶咳嗽,吐黏痰,口干,饮水多,1天能饮2L左右的水,小便量多,纳眠可,大便不成形,每日2次,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舌下瘀络,脉细涩。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 处方:滑石30g(包煎),冬瓜子30g,生薏苡仁30g,鬼箭羽30g,黄连6g,桑叶30g,生甘草3g。10服,水煎服,每日1服,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生甘草 8月16日二诊:服上方10服后自汗明显减轻,仍口干、口渴夜间甚,饮水多,小便次数多,食欲差,眠可,大便成形,每日2次,排便时间长,需揉肚子分3次排净,舌暗红,苔黄腻,舌下瘀络,脉沉涩。 处方:党参12g,生石膏30g,知母15g,黄芩10g,黄连6g,葛根15g,鬼箭羽30g,生甘草3g,生山药15g。15服。后随访,服上方后自汗未再反复。 按:患者以全身出虚汗3年余为主诉前来就诊,结合其兼症咳嗽,吐黏痰,口干渴,小便频数及舌脉,此乃湿浊分布三焦,湿郁化热所致,湿热郁蒸,腠理开泄则汗出;湿邪恋肺,久则化热,影响肺气宣降,则见咳嗽吐黏痰;湿热交蒸,影响津液输布,则患者口干口渴,饮水而不能解渴;湿热之气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则小便不利而频数;湿热在大肠,则大便不成形;舌质暗红,苔黄厚腻乃湿热在里的表现。 故张磊先以祛其湿热之邪治之,方中冬瓜子、生薏苡仁清热、利湿、化痰;滑石利尿而通小便;黄连清热燥湿而坚肠;鬼箭羽在《本经逢原》云:“鬼箭,专散恶血。”此味药能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良好效果;桑叶清宣肺热而能止汗,大量运用可止虚汗;生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服药后诸症改善,但患者仍然口干、口渴,尤其夜里口干口渴严重,考虑阳明实热,故选用白虎汤清热泻火,止汗生津。同时患者有乏力,出虚汗之症,其病已耗伤正气,故加党参;大便不成形,小便频数,舌红,苔黄腻,说明湿热病机仍然存在,故给予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葛根、鬼箭羽降糖,生山药补脾养胃,葛根升阳止泻而改善大便形质。 ▲黄芩 ● 心胸汗出案 患者,女,时年62岁,2014年1月10日初诊。诉心胸前汗多5年余。患者近5年不分时间心胸以上汗多,尤其胸部、头部、背部汗多,经常大汗时吹电扇,有时脚凉,胸部以下未出过汗,胸汗多时心慌,心悸,小便黄热,大便不成形,痔疮出血,舌红,苔薄黄,脉细。既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有支气管肺炎病史。 处方:党参15g,麦冬30g,五味子10g,山萸肉10g,生地黄30g,川木通3g,竹叶10g,槐花30g,生甘草6g。10服,水煎服,每日1服,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3月14日二诊:服上方20服后,出汗减少,休息时出汗少,运动时出汗多,时有全身发凉,双脚冰凉,后背痛,小便色黄,心慌,心悸,双膝乏力,纳可,大便不成形,舌暗红,苔白腻,脉细。 处方:熟地黄10g,生地黄10g,当归10g,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生黄芪3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先煎),桑叶10g。7服。 ▲当归 4月2日三诊:服上方14服后汗出减轻,仅劳累紧张时汗出多,夜间盗汗,胸口、头部汗出,口不渴,不喜饮水,背沉背痛,双下肢无力,小便黄,有热感,大便可,但易干,易出血(痔疮史),大便后胃脘和小腹有热感,头昏沉,喜长太息,易情绪低落,纳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瘀阻,脉细,上方加槐角30g,栀子10g,夏枯草30g。10服。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高之人多见汗多、心悸、心慌、小便赤热等症状,是阴虚火旺之证,首方不用当归六黄汤而用生脉散合导赤散,盖“汗为心之液”。汗多伤心君之阴,故以生脉散加生地黄、山萸肉以复心之阴液,稍佐导赤散以清心火;因有痔疮出血,加槐花清肠止血。二诊时,心阴已复,仍存肾阴不足之阴虚火旺汗出之症,故以当归六黄汤单刀直入,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此治有先后之异,宜细参之。同时,为了增强止汗之力,加浮小麦、煅牡蛎收敛止汗,桑叶清热止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0月31日第五版,作者:高世钦 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