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大医精诚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淋证经验方

发布日期:2022-02-23 15:34:23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均属于淋证范畴。恼人的淋证成为多少人的难言之隐,今天一起来看看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四个经验方解决淋证。

图片

▲李振华 国医大师 (1924.11-2017.5)
清热除湿汤

组成:白术9g,茯苓15g,泽泻12g,白茅根30g,黄柏9g,蒲公英24g,金银花15g,黄连6g,柴胡、黄芩各9g,石韦30g,乌药9g,黑地榆15g,滑石18g,甘草3g。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主治:淋证(湿热蕴结,热伤血络证)。症见突然寒战高热,一般呈先寒后热,汗出热退如疟状,一日寒热发作可数次,同时出现尿急、尿频、尿热、尿痛、尿少色黄赤或呈血尿,少腹坠痛,腰痛或肾区有叩击痛。舌苔后部黄腻,质红,脉滑数。

方解:本证系湿热之邪,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常,热盛化火,损伤血络而成。邪热正盛,邪盛则病进,发病迅速,见于本病急性发作。方中黄柏、黄连、黄芩、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寒燥湿;柴胡配黄芩,疏表退热;白茅根、石韦、黑地榆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滑石、甘草为六一散,善清下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白术甘温,配淡渗之茯苓、泽泻,以达健脾扶正、利湿引水之用;乌药善行下焦之气,使气行湿行,气行热散,缓解蕴结之湿热。诸药相互为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功。以祛邪为主,兼顾健脾扶正,故适用于本病急性发作期。

配伍加减:血尿,加黑柏叶、仙鹤草。

益肾利湿汤
组成:白术9g,茯苓15g,泽泻12g,白茅根30g,黄柏9g,石韦30g,川续断21g,狗脊15g,生薏苡仁30g,甘草3g。
功效:健脾固肾,利湿清热。

图片

▲白术
主治:淋证(脾肾气虚,正虚邪恋证)。症见每因劳累发作,发病后少腹坠或痛,腰痛,上睑及下肢浮肿,小便量少色黄,常伴有尿急、尿频,甚则尿痛等。舌苔后部微黄而腻,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滑或濡。
方解:本证系湿热久留下焦,熏蒸于肾,以致脾肾气虚,正虚邪恋,迁延不愈。方中白术、茯苓、泽泻、生薏苡仁、甘草甘温健脾、淡渗利湿;川续断、狗脊温补肝肾、强腰止痛;黄柏、石韦、白茅根燥湿清热,凉血止血。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配伍加减:语言气短、行动汗出、畏寒怕冷加黄芪。
健脾补肾汤
组成: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泽泻12g,桂枝、广木香各6g,川续断21g,补骨脂12g,益智仁9g,炒杜仲15g,山药24g,生薏苡仁30g,甘草6g。
功效:温阳补肾,健脾利湿。
主治:淋证(脾肾阳虚,寒湿留注)。症见面色㿠白,食少便溏体倦无力,早晨面部浮肿,午后下肢浮肿,形寒畏冷,四肢欠温,行动自汗,腰部困痛。每因劳累则尿急、遗尿、少腹坠胀、腰痛等症状加剧。舌苔白润,舌质淡肥,边有齿痕,脉细缓无力。
方解:本证系湿热蕴结下焦,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脾肾阳虚,湿从寒化,湿寒凝滞,注留下焦。本方具有温阳补肾,通阳利湿的作用。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甘草、山药、生薏苡仁温补元气、健脾利湿;配桂枝,温中健脾、通阳利水(桂枝又可助膀胱之气化,温通下焦,以散凝滞之寒湿);川续断、补骨脂、益智仁、炒杜仲温阳补肾、强腰、缩小便;广木香理气醒脾、燥湿止痛。脾肾阳复,运化固摄得司,则诸症可愈。
配伍加减:形寒肢冷,自汗气促,腰膝无力甚,加附子、黄芪。
清利排石汤
组成:当归9g,赤芍15g,丹皮9g,川牛膝12g,金银花15g,蒲公英24g,川木通、防己、黄柏各9g,金钱草、石韦各30g,萹蓄24g,海金沙15g,滑石18g,甘草3g。

图片

▲当归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排石。
主治:石淋(湿热蕴结证)。症见有血尿,或尿中有时夹有砂石,或排尿时有中断,腰部酸痛,或突然发生肾绞痛等,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
方解:本证由湿热蕴结所致。方中以当归、赤芍、丹皮行血化瘀;川牛膝引血下行;金银花、蒲公英消肿清热;川木通、防己、黄柏、石韦、萹蓄苦寒燥湿清热;金钱草、海金沙利下焦水而治砂淋;滑石、甘草清热通淋。共奏清热利湿,活血排石的作用。
配伍加减:尿血加白茅根、黑地榆;腰腹疼痛加乌药。■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选自《李振华论治内科疑难杂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郑生主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