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广祥 国医大师(1938.12-)
洪广祥,第二届国医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肺癌也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肺癌已发展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同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早期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常采用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但由于放化疗的毒性、敏感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自身缺陷,现将洪广祥教授治疗肺癌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肺癌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便有记载,属于“咯血”“积聚”“痞癖”“咳嗽”的范畴。《素问·奇病论》描述:“病胁下满气上逆……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金元时期的医家李东垣用于治疗肺积所开立的息责丸,该药治疗的疾病症状与肺癌很相似。国医大师洪广祥运用扶正佐以祛邪的治疗方法,经过他在临床的长期反复验证,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表现在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较好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甚至缩小病灶,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疗效。
分型论治
● 瘀血阻肺
主症:面色晦暗,舌质黯紫有瘀斑,舌下静脉粗大怒张,伴粟粒样增生,胸痛有定处,伴咳嗽,咯痰,或兼有血痰,胸闷气憋,食少,乏力,消瘦。此型以鳞癌、腺癌、未分化癌为多见。治疗以化瘀消癥,扶正健脾为主。常用药:卫矛、猫爪草、桃仁、鳖甲、苏木、瓜蒌皮、郁金、西党参(或人参)、白术、薏苡仁、红枣。
▲猫爪草
● 疾瘀互结
“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丹溪心法》),谈及肺癌,首先需想到肺之宣发肃降的失常(直接表现:咳嗽与咳痰,非咳即痰、非痰即咳、痰咳俱存),其次要由此进一步想到肺朝百脉、辅心行血行津液功能的失常(病机进程:从痰阻脉道到血聚气结到癌块形成)。这就是肺癌及肺癌的病理产物的形成与危害。“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百病始生》),临床辨治,结合痰瘀互结病机,化痰活血之法,不可不察。
● 正虚夹瘀
在扶正药物的具体选用,养阴用具有补肺养阴、滋补肝肾作用的药物,如沙参、五味子、麦冬、山萸肉、生熟地黄、赤白芍、玄参、百合、鳖甲、龟甲等;健脾益气常选用茯苓、五指毛桃、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术、砂仁、陈皮等。温肾时常用紫河车、熟附片、淫羊藿、巴戟天等益肾温阳之品以温煦脾阳、加强益气健脾之效。
在扶正固本的治疗基础上,恢复患者的内在正气,将病情保持稳定后,再根据“虚夹瘀”的本质认识,酌情选用解毒清热、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药物。软坚散结化痰的如全蝎、莪术、炮山甲、皂角刺、土鳖虫、三棱等;活血通络化瘀的如桃仁、王不留行、红花、三棱、莪术、田七、丹参等;解毒清热常选用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虎杖、玄参、夏枯草、山慈菇等。
治疗与调护相互辅助
由于肺癌的治疗过程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容易出现紧张、抑郁、悲伤等,对于治疗产生消极影响的情绪和悲观的态度,故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不单只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对患者日常情绪及饮食调护。
在情志方面一方面从沟通入手,适时开导患者,让患者面对肺癌时拥有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的情绪对患者造成消极的影响。同时在治疗的用药方面,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用玫瑰花、绿萼梅、郁金、合欢皮、柴胡等疏肝理气解郁功效的药物。将情志治疗与药物治疗相互结合,对疾病的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常告诫患者戒烟禁酒,尽量少食用腌制、霉变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有营养的食物,并辅以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典型医案
患者杨某,男,时年56岁。有长期吸烟史,1年前因发热,咳嗽、咳血丝痰,在当地医院检查CT发现左上肺癌,因不适合手术治疗而出院。1个月前开始头痛,检查诊断为:左上肺癌伴脑转移,前来医院就诊。
症状:咳嗽、气急加剧,痰黏难咯,偶见痰血,头痛,脉细而弦,淡白苔红。四诊合参,患者证属肺阴不足、痰热内蕴、痰阻脑络。
治法:以清肺养阴,化痰通窍为法。
▲仙鹤草
处方:仙鹤草30g,沙参30g,胆南星15g,桔梗10g,全蝎10g,玄参15g,法半夏20g,白花蛇舌草30g,川芎10g,白芷10g,小蓟30g,淮山药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患者服药后咳嗽、头痛等症状均有明显减轻。
复诊时仍见:仍有咳嗽咯痰,时有头痛发作,较前减轻,胃纳可,睡眠可,脉弦细、舌淡苔红,复查胸片提示:左上肺病灶无明显变化,治疗原则以清肺养阴,解毒涤痰为要。
处方:虎杖30g,百合30g,玄参15g,百部15g,鱼腥草30g,生薏苡仁30g,瓜蒌皮15g,赤芍15g,全竭10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连续服用3周,患者诸症消除,胸片复查,左上肺病灶缩小。■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月17日第五版,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 于佩雯、梁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