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大医精诚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糖尿病经验

发布日期:2021-11-22 16:23:28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糖尿病在中医临床中常归属于“消渴病”范畴,虽然其病机是以阴虚为根本,但还存在病变脏腑不同的区别,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国医大师熊继柏在治疗糖尿病时,在滋阴生津的基础上会使用不同的治法和常用方,让我们通过三则经典案例一起学习下。

  图片

  ▲熊继柏 国医大师(1942-)

  01

  案一

  陈某,女,时年66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07月06日

  诉患糖尿病十余年不愈,曾服二甲双胍、消渴丸等药,血糖均未得到有效控制。诊见气短,自汗,口渴,乏力,小便多,伴腰酸痛,颈胀,双下肢麻木,面色淡黄,舌苔薄白,脉细略数。

  辨证:气阴亏虚。

  治法:益气滋阴。

  主方:生脉散、地黄汤合玉屏风散。

  处方:西洋参片10g,麦冬40g,五味子6g,熟地15g,怀山药3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黄芪20g,炒白术10g,防风6g,葛根30g,花粉20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4年07月18日

  诉疲乏、自汗已减,口渴亦减,小便次数减少,颈胀已愈,面色淡黄,舌淡,脉细。拟生脉散、地黄汤再进10剂。

  处方:西洋参片10g,麦冬30g,五味子6g,熟地15g,怀山药3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黄芪20g。10剂,水煎服。

  三诊:2004年07月30日

  诉疲乏、口渴均大减,小便次数已减少,面色转佳,舌红,苔薄黄,脉细。拟原方再进15剂。

  四诊:2004年08月18日

  诉疲乏、口渴、尿频均显减,舌红,苔薄黄,脉细。拟生脉散、地黄汤制成丸剂,以巩固疗效。

  处方:西洋参片60g,麦冬60g,五味子30g,熟地60g,怀山药60g,山茱萸60g,丹皮50g,茯苓50g,泽泻40g,黄芪60g。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4g,每日吞服2~3次。

  按: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本案患者表现一派气虚之候,故以益气养阴为治。《医学心悟·三消》云:“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本案即是实例。

  图片

  ▲熟地

  02

  案二

  周某,男,时年39岁,常德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4年11月17日

  患者宿患消渴,近半年来出现尿频、尿急,每次尿量多,色黄,口干欲饮,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身体消瘦,舌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补肾,固涩止淋。

  主方:左归饮合桑螵蛸散加减。

  处方:熟地12g,怀山药20g,山茱萸20g,杜仲15g,当归10g,枸杞子15g,炒龟板3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桑螵蛸30g,益智仁20g,黄柏5g,金樱子20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4年12月01日

  诸症悉减,尿频、尿急明显减轻,舌苔薄黄,脉细。药已对证,守前方再进30剂,以巩固疗效。

  处方:熟地15g,怀山药30g,炒龟板30g,山茱萸20g,枸杞子20g,桑螵蛸30g,益智仁20g,菟丝子30g,覆盆子20g,金樱子20g,五味子6g。30剂,水煎服。

  按:消渴病属阴虚燥热,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此消渴患者尿频、尿急征象明显,兼症及脉象均显示肾阴亏虚,故以左归饮滋补肾阴治本,加减桑螵蛸散固涩止淋治标,因证选方,故获良效。

  图片

  ▲当归

  03

  案三

  李某,男,时年55岁,长沙市某单位汽车司机。门诊病例。

  初诊:2007年07月10日

  诉近半年来身体逐渐明显消瘦,精神疲乏,遂去省级医院检查,发现血糖过高,确诊为糖尿病。诊见形瘦,疲乏,气短,口渴多饮,小便略多而黄,手足心热,舌红,苔薄少而黄,脉细数。

  辨证:阴虚肺热。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

  主方:二冬汤。

  处方:西洋参片10g,麦冬30g,天冬15g,花粉15g,黄芩10g,知母10g,五味子5g,甘草6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7年07月20日

  服药后精神转佳,口渴减轻,但手足心热较显,舌红苔少而黄,脉细数。拟原方加地骨皮10g,再进15剂。

  三诊:2007年08月15日

  诉服药后诸症渐平,取效明显,于是自将原方多服10剂。察其舌红,苔薄黄,脉细略数,再以原方治之。

  处方:西洋参片10g,麦冬30g,天冬15g,花粉15g,知母10g,黄芩6g,生地10g,地骨皮10g,甘草6g。30剂,水煎服。

  四诊:2007年09月20日

  诉诸症已愈,并去医院检查2次,血糖、尿糖均趋正常,不仅精神转佳,且形体消瘦已明显改善,舌脉亦已正常。嘱服消渴丸善后。

  按:中医辨治消渴,当分上、中、下三消,上消病在肺,中消病在胃,下消病在肾。此案患者以烦渴多饮、疲乏气短为主要表现,故以上消论治。

  微信图片_20211122162412.jpg

  ▲麦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节选自《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熊继柏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