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大医精诚

国医大师李佃贵: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发布日期:2021-11-20 09:59:37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微信图片_20211122100029.jpg

  微信图片_20211122100033.jpg

  ▲李佃贵 国医大师(1950.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

  01 病因病机

  李佃贵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引起有关。

  ● 饮食不节 

  图片

  饥饱无常、嗜食肥甘、烟酒无制而伤脾害胃,助湿生热,湿聚化痰,痰凝生浊,郁热入血而为毒,浊借毒之烈性,毒假浊之凝性,相互胶结成浊毒内蕴之势。

  ● 情志失调 

  图片

  忧思抑郁,肝失疏泄,土失木疏,胃气壅滞,或急躁恼怒而肝气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胃不和而终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职,脾不升清,浊阴不降,浊邪凝聚,郁而化热,热壅毒生而致浊毒壅滞中焦。

  ● 劳倦内伤 

  图片

  脾胃素虚,或劳倦内伤,中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调,水湿不化,凝滞为浊,浊质黏腻,阻遏气机、结滞经络,胶着不去,酿成血瘀毒邪而呈浊毒蕴结之势。李佃贵认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中,浊毒既为一种新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浊毒相干为害,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终使胃热气耗阴伤,气滞络阻,胃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失滋润荣养,胃腑受损,腐肉败血,日久则黏膜变薄,腺体萎缩,甚则成肠化、不典型增生。

  李佃贵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主要以浊毒内蕴,胃络阻滞,胃失和降为标,以阴血耗伤为本,终成虚实夹杂之候。

  02 辨证分型及治疗

  ➤ 浊毒内蕴,瘀血阻络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面色暗滞,黑便。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化浊解毒,理气活血。

  方剂:化浊解毒方合理气活血方。

  方药:茵陈15g,黄连12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黄芩12g,苦参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绞股蓝12g,黄药子12g,鸡骨草15g,蒲黄(包)9g,醋五灵脂(包)15g,砂仁后下9g,白芷15g,醋延胡索15g,蒲公英15g。

  加减:饮食停滞、吞酸吐腐者,加神曲、莱菔子以消食化滞;气机结滞者,加枳实、厚朴、广木香以开结散滞。

  图片

  ▲枳实

  ➤ 浊毒内蕴,肝气犯胃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胸闷不舒。舌质红,苔薄黄腻或黄腻,脉弦。

  治法:化浊解毒,疏肝理气。

  方剂:化浊解毒方合疏肝理气方。

  方药:醋香附15g,苏梗15g,青皮15g,柴胡15g, 茵陈15g,黄连12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黄芩12g,苦参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绞股蓝12g,黄药子12g,鸡骨草15g,甘草6g。

  加减:内湿化热、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清热利湿;腹泻偏重者,加薏苡仁、茯苓、泽泻利湿止泻。

  图片

  ▲黄连

  ➤ 浊毒内蕴,胃气上逆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餐后加重,嗳气,嗳气后舒,恶心。舌质红,苔薄黄腻或黄腻,脉弦。

  治法:化浊解毒,和胃降逆。

  方剂:化浊解毒方合和胃降逆方。

  方药:厚朴15g,麸炒枳实15g,清半夏12g,姜黄9g,茵陈15g,黄连12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黄芩12g,苦参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绞股蓝12g,黄药子12g,鸡骨草15g。

  加减:胃脘疼痛者,加元胡、白芷、三七粉活血化瘀;大便偏干者,加大黄、芦荟泄浊解毒。

  图片

  ➤ 浊毒内蕴,肝胃不和 

  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或隐痛,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化浊解毒,理气和胃。

  方剂:化浊解毒方合理气和胃方。

  方药:白芍30g,当归9g,百合12g,乌药12g,川芎9g,茯苓15g,炒白术6g,川芎9g,鸡内金15g,豆蔻15g,三七粉(冲)2g,茵陈15g,黄连12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黄芩12g,苦参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绞股蓝12g,黄药子12g,鸡骨草15g。

  加减:胃脘胀满者,加厚朴、枳实理气消痞;胃脘灼热吐酸者,加生石膏、瓦楞子、海螵蛸以清胃制酸。

  图片

  ▲厚朴

  ➤ 浊毒内蕴,肝胃郁热 

  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化浊解毒,清胃制酸。

  方剂:化浊解毒方合清胃制酸方。

  方药:石膏(先煎)30g,黄芩9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浙贝母12g,牡蛎(先煎)20g,栀子9g,茵陈15g,黄连12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黄芩12g,苦参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绞股蓝12g,黄药子12g,鸡骨草15g。

  加减:脘痛腹胀者,加枳实、厚朴以理气消痞;疼痛较剧者,加元胡、白芷、三七粉活血化瘀;大便秘结者,加柏子仁、瓜蒌、火麻仁润肠通便。

  图片

  ➤ 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或疼痛,胁肋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纳差,常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剂:疏肝理气方合和胃降逆方。

  方药:醋香附15g,苏梗15g,青皮15g,柴胡15g,厚朴15g,麸炒枳实15g,清半夏12g,姜黄9g,甘草6g。

  加减:胃脘疼痛者,加元胡、白芷、三七粉活血化瘀;大便偏干者,加大黄、芦荟泄浊解毒。

  图片

  ▲大黄

  ➤ 肝胃不和、瘀血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隐痛或刺痛,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舌暗红,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

  治法:理气和胃,活血止痛。

  方剂:理气和胃方合理气和血方。

  方药:白芍30g,当归9g,百合12g,乌药12g,川芎9g,茯苓15g,炒白术6g,川芎9g,鸡内金15g,豆蔻15g,三七粉(冲)2g,蒲黄(包)9g,醋五灵脂(包)15g,砂仁(后下)9g,白芷15g,醋延胡索15g,蒲公英15g。

  加减:内湿化热、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清热利湿;腹泻偏重者,加薏苡仁、茯苓、泽泻利湿止泻。

  图片

  ▲薏苡仁

  ➤ 肝胃不和,肝胃郁热 

  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或隐痛,烧心,反酸,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理气和胃,清胃制酸。

  方剂:理气和胃方合清胃制酸方。

  方药:白芍30g,当归9g,百合12g,乌药12g,川芎9g,茯苓15g,炒白术6g,川芎9g,鸡内金15g,豆蔻15g,三七粉(冲)2g,石膏(先煎)30g,黄芩9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浙贝母12g,牡蛎(先煎)20g,黄连9g,栀子9g。

  加减:胃脘胀满者,加厚朴、枳实理气消痞;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白芷祛湿止痛。■

  微信图片_20211122100119.jpg

  ▲延胡索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8月23日第四版,作者: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杨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