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中国中医药报:中医“粤家军”的武汉战“疫”经

发布日期:2020-03-23 18:37:13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他们刚到武汉时,接管的病区中医药参与率不到40%;他们离开时,中医药参与率已经100%。这个中医“粤家军”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3月20日,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的一批队员结束“战斗”,踏上回乡之路。临别之际,他们再次回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菱角湖畔驻足。持续奋战50多天,这是他们第一次有心情欣赏近在咫尺的湖光山色。

  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紧急通知,广东省中医药局迅速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集结起60名医护人员,于1月27日赶赴武汉驰援。从那时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从广东省调集136人驰援武汉,除上述三家省属中医院外,深圳市中医院等多家中医院也派出中医医护人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汉口医院都有广东中医人战“疫”的身影。

  中医药如何战“疫”,“粤家军”探索出许多“独门经”。

  危急关头的“定心丸”

  27日,武汉“封城”的第5天。刚到武汉的队员被眼前的情形“震惊”。宽阔的街道空无一人,医院里发热门诊却排着长队。而就在这些支援医疗队抵达的前一天晚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夜就新收治了四五十人。

232_1.jpg

  医疗队队员与患者合影

  “当时正是凶险的时候,如果不是国家中医队及时赶到帮助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夏文广说,国家中医医疗队抵达前,他们正在准备扩建新病区收治患者,隔离病房三区两通道改建和医务人员以及防护物资的缺口压得他喘不过气,“广东和北京两地派出的中医国家队一下子来了100多人,我们就觉得心里踏实些。”

  “这是个新病毒,我们的医生在开始时有点不知所措,也尝试了各种办法,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夏文广说,由于当时对疾病的认识和救治方法的探索都处在初步阶段,再加上当地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和使用不算普遍,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即使在完全具备使用中医药条件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队抵达前中医药的参与率也只有30%~40%。

  国家中医医疗队的“援兵”给武汉的医护带来了救治成功的信心。“你们放心,SARS那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现身说法,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是久经考验的一支队伍,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手段一起上,我们一定行。”

  信心来自过去积累的救治经验,也来自严格、细致的管理。

  院感专家田碧文先于其他队员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重新规划了新病区的医务人员通道,规整了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他还要求把手动出水式的水龙头换成自动感应式。田碧文对细节要求的苛刻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工作人员难忘。经过一两天的院感培训后,医疗队陆续进入病区开展救治工作。

  很快,在医疗队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救治工作从混乱渐渐变得有序。

  直面隔离区的“难题”

  中医精确辨证的前提是要收集到准确的四诊信息,但刚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发现,他们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收集四诊信息,会大大增加被感染的风险;如果不近距离四诊,又无法准确辨证施治,发挥中医特色。

  “更难的是,厚重的隔离服影响了我们的听力,还有一些焦虑、恐慌的患者不配合我们的问诊和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温敏勇说。

  第一天查房,温敏勇他们就“碰了壁”。按照常规的查房方式,医生要在病区里逐一记录病人信息并开具处方,然后再把处方上传至电脑后台配药。但病区里的患者数量太多,这样的常规方法显然效率太低。

  如何量身定制一套满足中医药诊疗需求的隔离区工作方案?医疗队的队员们想尽了办法。

  通过前期查房,温敏勇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有类似的症状特点,如不同程度的发热、气喘、腹泻等,所以就按照中医诊疗“十问歌”的诊断要求,归纳出患者的症状,制作成统一的查房记录表,简化填写基本资料、症状、舌脉象等。超出记录表范围的再手动补充。

  医生在病区里用舌像图片、视频录像等采集四诊信息,通过病区专用手机实时传输到网络上,回到清洁区再仔细查看,逐一对应开具中药处方。这样一来,医生在隔离区里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医生通过近距离接触患者、和患者频繁交流互动,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的复杂情绪,还能更准确高效地收集四诊资料。

  温敏勇他们还将每个患者每天的查房资料汇总在一起形成中医四诊资料库,使每个患者都有了“专属中医档案”,从而保证了患者诊断要点的标准化和治疗方案的系统性。同时,为了避免集中开药出现错漏,温敏勇还特意制作了全部患者服用中药一览表,每天查看和登记,保证患者准确用药。

  查房记录表、服用中药一览表再加上“专属中医档案”,这些为中医药隔离区诊断量身定制的“发明”让隔离区里的中医人如虎添翼。

  “三结合”打“团战”

  单打独斗治不了新冠肺炎,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必须多方合力“集体应战”,打出“团战”。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医疗和护理结合,前方和后方结合,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用团结作战的方式给患者提供了最佳的诊疗方案。

  2月10日,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受到西医“战友”邀请,调集队员开始在汉口医院协同西医专家一起查房。第一天喝上中药,汉口医院呼吸6病区的田阿姨就觉得自己变得“神清气爽”,“真没想到那一副药见效这么快”。后来,田阿姨又出现了新的症状,广东省中医院医生颜芳密切关注着田阿姨的病情,调整用药。“我现在也学着每天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舌头,感觉一天比一天好。”田阿姨说。中医的加入给汉口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带来不小的改变,许多患者都觉得喝了中药之后“舒服多了”。

232_2.jpg

  医疗队队员在为患者做治疗

  “中西医两套医学结合正是我们国家医疗的优势所在,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专家邹旭看来,他们在雷神山医院攻克难关有四大法宝,针灸、中药、氢氧气雾化机和医护人员,中医人从不拒绝现代医学技术和诊疗手段。

  广东队接管的病区里,护士经常比医生更受欢迎。很多患者一看到护士就会说:“你是广东的中医院来的?姑娘记得有空再给我来刮痧哦,上次治疗后效果很好!”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循经刮痧、养生操、八段锦,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普及了中医健康养生知识。不仅能为患者消除各种疑虑,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还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渐渐地,病区里的中医护理氛围越来越浓厚,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病人的病程进展到了什么阶段?”“从舌象上看目前是什么证?”“用生麻黄还是炙麻黄?”“用5g还是10g?”应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远程会诊汇集了广东后方专家团的集体智慧,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再增保障。“每次会诊讨论3~4个病例,每个病例几乎都要讨论1个小时。”张忠德说。

  仅在广东队接管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里,由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的远程会诊就开展了14次。广东省中医专家组专家和相关学科骨干专家坐镇后方提供远程支持。各医院自发进行的“远程智力支持”则更不计其数。

  种下“生命之树”

  累计收治患者249人,其中危重型27例,重型136例,普通型72例,轻型14例。治愈出院178例,转ICU6例,转缓冲病房31例,转定点医院17例。离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时,广东队管理的病区中医参与率已经达到100%。

  50多天的共同战斗让国家中医医疗队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月18日,北京和广东两地中医医疗队在菱角湖畔种下一颗紫玉兰树,大家为这颗树取名“生命之树”。

  “这一次的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作用。”夏文广说,“国家中医医疗队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中能发挥巨大的能量”,而要想在关键时刻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医药人的能力是关键。“广东省中医院是我们的标杆,他们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已经做了很多年,也给我们一些启发。”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很多品质就像种子种在了我们医院的医护心中。”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安长青说。

  “50多天共患难,我们早已经成了生死之交。这种战友情是最真挚、最难得的。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情谊传承下去。”张忠德主动提出,广东省中医院愿意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人员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特别欢迎大家到广东跟我们的医护人员交流中医适宜技术,增进感情、交流互鉴,一起为健康中国贡献中医人的力量。”

232_3.jpg

  张忠德为“生命之树”浇水

  “一定会的。疫情无情,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榜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给我们创造了今后学习提高的机缘。”夏文广说,疫情过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会认真梳理这次抗击疫情的经验教训,为提升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树立新目标。

  结束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战斗”,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61人即将告别武汉,剩下的72人还将继续奋战在雷神山医院和汉口医院的“战场”上。相信很快他们就会在广东相聚。

  而菱角湖畔,那颗见证友谊、象征希望的“生命之树”,定会在未来见证中医药事业的欣欣向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本报记者罗乃莹发自武汉,编辑:徐婧,审核:厉秀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