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工作动态

让更多中医药人才在基层“大显身手”

发布日期:2024-10-21 10:56:5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浏览次数:- 字号: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肩负着守护百姓健康的重大使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伟大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医院要加强党的领导,以识才的慧眼、育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留才的远见,点燃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人才引擎”,为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全民健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拓宽渠道“真心引”,让中医药人才聚在基层。“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基层医院的发展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只有开阔引才视野、创新引才方式,才能全方位、多渠道、可持续蓄足基层医院发展“源头活水”,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要打破“本地选、选本地”的传统观念,在盘活村民眼中的中医药“田专家、土秀才”资源基础上,依托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院校等建立人才引进“加油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量身打造人才引进“清单”,推动各类“中医能手”“中药专家”精准回引。要搭建“要我来、我要来”载体平台,促进基层医院与县级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城市大型综合医院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周末专家”“假日教授”“候鸟式聘任”“巡回式服务”等方式,让更多热爱中医药、精通医术、善于诊疗的人才走进基层医院,赋能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

  多措并举“悉心育”,让中医药人才长在基层。“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长期以来,人才匮乏、本领不强是基层医院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靶向发力、多措并举,持续加强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让更多基层中医药人才“破土飘香”。要提升培育精度,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中医药高校毕业生、民间中医等不同类型人才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职业岗位、发展意向,制定“共性+个性”“近期+远期”培养计划,采取师徒结对、脱产培训、临床实践等方式,掌握会治病的“好办法”、练就治好病的“真本领”,实现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个乡镇。要延伸培育深度,用好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中医药沙龙学会等载体,围绕中医诊疗技术、中药炮制、中医康复等内容,组织中医药领域专家教授、名医能手等开展靶向式培训、订单式送学,在互动交流中“学”、现场示范中“教”,强技能、补短板,当好基层医疗服务“排头兵”“生力军”。

  不拘一格“放心用”,让中医药人才干在基层。“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关键还是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平台,进而实现个人成长与基层医院发展“双向奔赴”。要注重人岗相适、用其所长,依托基层医院特色科室、中医优势专科、当地中医药资源等,给予中医药人才更多技术、政策、信息等方面扶持,引导和激励他们积极投身重大疾病救治、重点科室建设。要树牢导向、减负增效,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既重“显绩”更重“潜绩”,对表现突出、认真负责、群众认可的,及时大胆“架梯子”“给位子”,推动各类人才潜能得到最大释放、价值得到最好体现,在基层医疗广阔天地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凝聚起推进基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升级服务“倾心留”,让中医药人才留在基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相较县城及大城市三甲医院优越的工作条件、丰厚的薪酬待遇,基层医院存在基础设施较薄弱、发展空间有限等先天不利条件。只有聚焦人才的“急难愁盼”、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方能让基层的机会吸引人、基层的环境留住人,实现“此身安处是吾乡”。要发挥政策优势作用,全面落实人才补贴、职称晋升、科研经费等举措,让愿意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中医药人才心有奔头、干有劲头。要优化服务保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经常性谈心谈话、常态化倾听诉求,在政治上多激励、工作上多支持、待遇上多保障、心理上多关怀,更好解决中医药人才在子女入学、父母就医等方面问题,让基层中医药人才因情怀选择回归基层、因厚爱选择留在基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