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学术委员会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刘良院士、姚新生院士、陈凯先院士(线上)、陈香美院士(线上)、禤国维国医大师、周岱翰国医大师,以及王一涛、王喜军、吕玉波、吕爱平、刘建平、陈士林、郜恒骏等15名专家和学术委员会特邀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传宏研究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郭志伟副主任以及程翼宇教授、路喜善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徐庆锋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王伟校长、王宏斌副校长和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莅临指导。
李昱司长致辞
李昱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建设成效,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助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和聚集高水平多学科人才队伍;三是加强组织管理,形成多层次推动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工作格局。
徐庆锋局长致辞
徐庆锋在致辞中表示,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赋予广东中医药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时代广东中医药工作的核心重点之一。省委、省政府对实验室的建设高度关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站在广东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希望实验室全体同志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初心使命,围绕中医药战略性、根本性问题持续聚力攻关,争取多出高质量、战略性成果,努力为挖掘弘扬民族医学精华创出一条中医药现代化新路子,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出更多广东贡献。
王伟校长致辞
王伟向与会的各位委员、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给予实验室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大学,必须担当起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使命,立足岭南和粤港澳大湾区,着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学校将举全校之力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为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会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张忠德主持。
张忠德院长主持会议
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达灿为实验室2022年设立的黔南州工作站、深圳工作站、东莞工作站、广州工作站、顺德工作站、梅州工作站和贵阳工作站等7个工作站进行授牌。
陈达灿代表实验室作工作汇报
陈达灿代表实验室,从实验室的研究条件与学术队伍建设、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承担情况、重点领域研究进展、合作交流与产学研、建设重要举措、主要成果等方面汇报了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张伯礼院士发言
张伯礼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审议,各学术委员及专家就实验室2022年工作汇报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从高质量临床研究、科技创新应用、“湿”的理论开拓实践与应用、诊断规范标准、中西结合与交融、加强粤港澳合作、新药研发、人才队伍结构、内容与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
黄璐琦院士发言
姚新生院士发言
刘良院士发言
禤国维国医大师发言
周岱翰国医大师发言
线下参会专家发言
线上参会专家发言
张伯礼院士代表学术委员会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千百年实践检验,中医药人更要坚定文化自信,走好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湿”的研究就有很高的临床和理论价值,要牵好临床这个“牛鼻子”,抓住疗效这个“关键点”,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专家一致认为,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2022年建设,在相关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实现了一批成果转化,完成了年度考核指标。实验室全职引进院士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实验室探索建立工作站,辐射范围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实验室在疫情防控临床科研攻关方面勇于担当,发挥了中医药作用。专家组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一是整合资源,聚焦目标,突出湿证临床特点及诊治规律研究。二是更加注重人才培育和引进,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持续按照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要求,高质量实施研究计划,以良好成绩迎接中期考核。■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