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工作动态

警察同志节日快乐!寒冬保健方法送给您

发布日期:2021-01-10 16:54:33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21年1月10日

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从此以后

中国人民警察终于有了

属于自己的节日

这一天

对于全国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

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1.10,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2020年7月11日,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中国人民警察节”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人民警察队伍设立的节日,是对人民警察队伍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充分肯定。

图片

人民警察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是子女的父亲和母亲

是坚强的丈夫

是温柔的妻子

是孝顺的儿女

他们也是一群平凡的人

有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

但他们平凡并不平庸

他们用警服做铠甲

用警徽做盾牌

无论风霜雪雨

他们从未离开

他们用所有的力量

来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来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

疫情期间
他们是冲锋在一线的抗疫英雄

图片


图片

扫黑除恶

他们是打击犯罪的尖刀和利刃

图片

图片

服务群众

他们是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民卫士

图片


图片

疏导交通

他们是照亮你回家路上的明灯

图片


图片

执法办案

他们是维护法律公平的正义化身

图片



图片

防寒防冻

警察外出多 暖身先暖胃

  在寒冷的冬季,除了注意身体保暖外,别忘了养胃暖胃。冬季是胃病易发或复发的季节,不注意的话很容易会出现胃部不适。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天寒地冻时,最想要的就是身体温暖了,但无论你要吃多少补品,都要先过胃那一关,因此暖胃就成为冬季暖身的关键。

图片



体虚怕冷神效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冬季暖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多吃熟、温、软以及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人,切勿贸然进补,对于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广东省名中医孙升云推荐体虚怕冷神效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20,生姜20克,小葱、盐、白胡椒等调味品各适量。

  制法:将羊肉切成薄片,用开水稍微焯一下。将生姜切片。将焯好的羊肉片与生姜片、当归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待羊肉煮熟后加入适量盐等调味品即成。

  每1周吃一次即可。

图片

  功效及适应证:

  羊肉 性温,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广东部分地方也叫野羊为黄猄,其实黄猄并不是羊类。

  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有帮助。

图片

  当归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尤其适合女性食用,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

  全方共用,具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合有肾阳虚亏、精血不足、月经不调,以及阳气不足手足冰凉使用。

暖身先暖胃 五款暖胃养胃食疗方

  每到冬季,胃肠道疾病都会多发,或者使原有胃肠病加重。这是由于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为的是让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从而增加产热保持温暖。但这些增多的激素对于胃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过度的胃酸分泌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周血管收缩、胃功能减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张伦推荐——五款暖胃养胃食疗方

五款暖胃养胃食疗方

  01  胡椒猪肚汤

  食材:白胡椒50克,少许姜片,猪肚1个

  做法:将猪肚洗干净,与材料一同放入瓦煲煲两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驱寒暖胃,适合脾胃虚寒者。

  02  砂仁猪肚汤

  食材:砂仁5-10克,少许姜片,猪肚1个

  做法:将洗净的材料一同放入瓦煲煲两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理气温脾,行气醒胃。

  03  羊肉焖萝卜

  食材:羊肉500克,白萝卜500克,生姜、花椒、八角、陈皮适量。

  做法:羊肉飞水后,放入生姜、料酒、陈皮等调味料爆香,焖煮一小时,再加入萝卜焖半小时,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补中暖胃,益肾壮阳。

  04  石斛瘦肉汤

  食材:石斛10-15克,瘦肉200克,少许姜片

  做法:将石斛隔水炖一个小时后用倒臼捣烂,再加瘦肉200克,少许姜片,同煲1小时。

  功效:滋阴降火,和胃止痛,适合胃热人群食用。

  05  山药百合红枣粥

  食材:山药(鲜品更佳)90克,百合(鲜品更佳)50克,薏米30克,红枣3个

  做法:将食材加入适量大米一起煮粥。

  功效:滋阴养胃,清热润燥,适合胃热人群食用

其实,人体还有自带的“暖宝宝”!

  那除了增加衣物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驱寒保暖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的驱寒保暖方法吧。

  保暖穴位

  

  人体当中存在很多“保暖穴位”,通过反复的按摩刺激、热敷或艾灸后,可起到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之功效,接下来由小肺为大家提供几个常用的保暖穴位:

  1) 神阙穴:即平常所说的肚脐,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可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扶阳培元,经常温敷按摩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为常用保健强壮穴。

图片

  2)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手指并拢4横指为3寸),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的功效。关元穴与神阙紧挨着,这两个穴位非常方便可一起艾灸或热敷。

  3)命门穴:俯卧后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背部还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

图片



       4)至阳穴:位于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是阳气最盛的地方,也是让阳气通行的重要穴位,按摩刺激可以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

图片

  小提示:在家中使用暖宝宝贴敷上述穴位或利用艾灸盒、点燃艾条对穴位进行艾灸,过程中需注意不要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在大饱、大饥、大渴等极端状态下不适合进行艾灸。

图片

  沐足保暖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俗称“寒从足下生”。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或中药沐足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针对不同体质人,可选用不同药材制作足浴药汁:

  1)血瘀体质:可选红花、当归、川芎、泽兰叶、鸡血藤,每种药材20g,起温经活血化瘀通络之效。

图片

  2)阳虚体质:艾叶、杜仲叶、桂枝、狗脊、干姜,同样是每种药材20g,起益阳温经驱寒暖足之功。

  小提示:在家中将上药煎煮后加温水稀释,待药液降至35℃-42℃即可沐足,双脚入药汁踩踏药渣按摩足底半小时,临睡前每日1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