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工作动态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广东中医药】科技日报:粤港澳携手打造大湾区中医药高地

发布日期:2019-12-25 09:11:29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251_1.jpg

  “一个广东人,半个老中医。”日前,国家中医药局组织部分中央主流媒体赴广东调研,其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他看来,中医药养生健康理念在当地已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广东人爱煲汤,饭前更是要先喝汤。“这可不是简单的一碗汤,而是会根据个人体质、时令节气等,在汤里加上不同的中药材,像陈皮、人参、当归等。”徐庆锋说。

  不仅是普通民众,创办第一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在这片岭南医学发源地,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已成为政府、业界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共识。

  粤澳产业园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

  “这真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徐庆锋说。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由来已久。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巍然屹立,这也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落地项目,是澳门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在园区,符合中国内地及欧盟认证标准的GMP中试生产平台已经建成,最大产能可达到片剂3.75亿片/年,胶囊剂1.25亿粒/年,颗粒剂1500万袋/年。

  “产业园在技术上对企业进行指导,加快了药品研发速度,帮助我们提升了中医药产品质量。”澳邦制药有限公司技术发展总监刘帝恒说。此前,由于澳门还没有实行GMP的标准,所以其优秀的中医药产品在走向内地和国际市场时就存在障碍,产业园则可以帮助澳门的中医药企业改进工艺,从质量方面对接国际化标准,从而扩大产能及拓展市场空间。

  确实,从2016年开始,园区发挥澳门作为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优势,帮助企业优质的中医药产品和技术走入葡语系国家。

  经常性学术交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澳门科技大学临床教研中心”;广东省中医院、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共设中医药防治免疫疾病国际创新基地……在大湾区,中医药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持续发力。

  “粤澳产业园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下一步将着力建设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匹配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的中医医疗和科研区域中心。”徐庆锋说。

  深化合作尚需政策加持

  不得不说,任何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学科和人才最集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可以为大湾区中医药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肖炜说。

  长期处于一线,在具体合作中,肖炜也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如粤港澳三地高校在高等教育理念、办学理念方面的差异,致使三地高校实质性合作的深度广度和辐射面距离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有差距;再就是中医药教育合作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双重管理,政策对接难度大,如中西医专业毕业生无法在香港考取执医照等。

  因此,肖炜呼吁,三地政府出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框架协议”,明确教育合作机制,建立制度保障;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建立中医药专业联盟、在线课程联盟等,推行学分互认、课程共建共享,进一步扩大三地师生交流规模和丰富合作共建形式等。

  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主任刘占峰也认为,大湾区中医药进一步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协商解决阻碍发展的深层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医中药的互认互通难题,在医疗、科技、教育方面,业界也要充分互动沟通,促使三地项目落实落地。

  【来源: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