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寓廉于医药,化廉于医行

发布日期:2024-09-27 15:43:5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总的要求是,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中医独特的治未病观,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治疗疾病时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方法,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开展治疗。

  既病防变,中医讲求有病早治,对于小病轻症,综合采用针灸、艾灸、按摩、刮痧拔罐、望闻问切等方式诊断治疗,随着疾病发生发展,此时就要有重一些的治疗手段,对证治疗,把脉开方,甚至沉疴下猛药、刮骨疗毒。这就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着相似性。尤其用好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和警醒。一般违纪问题给予轻处分、组织调整,严重违纪问题给予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严重违纪涉嫌职务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以高压态势严厉惩治、形成震慑,所谓“不敢腐”。

  瘥后防复,中医药在疾病治好之后,还要采用一些扶正固本的方法,防止疾病的反复。对应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发生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采用警示教育、案例剖析等方式追根溯源,举一反三查找制度漏洞、管理短板,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进一步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做实监督制约,让胆敢腐败者无机可乘,所谓“不能腐”。

  未病先防,中医药学治未病理念重在采取预防手段,防患未然,防止疾病发生、发展,这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拒腐防变“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让党员、干部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才能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所谓“不想腐”。

  中医治病的方法,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有采用补虚、扶正、固本、益气、调畅气机,达到未病先防的作用,这和治疗方法中的补法、和法的理念相通;也有采用解表、透疹乃至使用峻烈之药直接驱邪外出,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犹如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汗法、吐法、下法;更有直接针对病因病机开展治疗,清除余邪,补养正气,标本兼治,达到病后防瘥的目的,就像治病方法中的清法、消法、温法。

  中医药文化中亦有着“大医精诚”“医乃仁术”“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先贤的医德医风垂范;更有“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等先贤为医之道的教诲。

  中药学中还有例如“良药苦口利于病”“权如附子,上可为救人药,下可为害人毒”“做人如甘草,不为名利而争”等寓意廉洁的内容。

  当下,各级医疗机构正深入推进廉洁医院建设,在提升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同时,以广大干部、医务人员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治病理念、先贤的医德医风、药物的功效寓意,作为廉洁宣传的载体,寓廉于医,寓廉于本草,既为患者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氛围,创造了清幽、爽朗的休闲环境,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医护人员树立清美廉荣的价值取向,自觉融廉于医、化廉于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