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中医药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24-04-02 17:33: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浏览次数:- 字号: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连接城乡的枢纽。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空间衔接、相互支撑,又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趋缓向稳,后发县域经济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策源地和着力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中医药在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科学辨证,谋求融合发展

  当前,县域经济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空间。中医药赋能县域经济,融合是关键。融合发展首在“辨”,辨而明之,审而析之,识症结所在,择仁术而施。《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不同县域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物候条件、文化历史、发展现状各有不同,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必然存在差异。深刻把握“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的原则,充分分析县域区位、交通、资源、产业、政策等现状因素,辨明中医药赋能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统筹建立战略规划,以中医药为内动力和策源地,因时、因人、因地、因势、因策“多因制宜”,找准自身优势潜力和中医药发展趋势的最佳结合位点,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引领经济能力强、可持续性显著的产业和项目。辨可融与否、辨可融之处,有的放矢,牢牢把握中医药这一有力抓手,在县域经济的主战场,彰显中医药战略显示度。

  治需求本,抓牢产业链条

  喻嘉言云:“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之所由生而直取之,乃为善治。若不知根本,则茫如望洋,无可问津矣”(《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发展的水平,产业链的优化与稳定是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中医药赋能县域经济发展要抓牢产业链这一县域经济的本源基础,明确产业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带动性足、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中医药作为集聚多元资源价值的产业领域,是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产业、极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较高科技创新水平的未来产业,对于县域经济的现代化、特色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中药种植、加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中药智能制造、中医医疗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医药+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有序布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多重方案。随着产业、科技、市场、消费等向县域下沉,多重要素汇集,也为中医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新发展提供了契机。

  培基固元,打造宜居家园

  县城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公共服务的有效支撑。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宜居、宜业相辅相成,民生健康、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基础要素与县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是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打造县城宜居性,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并提出一系列举措,为发挥县域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优势指明方向。生态环境资源是县域相比于城市的优势资源,以中医药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医药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的又一大作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医药文化价值赋能县域经济的体现。充分发挥中医药“一方多效”的显著作用,培基固元,聚焦民生健康、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打造县域宜居家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根据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文化产业特色村……不仅增加了县城基础服务承载力和辐射带动效能,也为进一步盘活县域经济提供了新支点。

  中医药赋能县域经济,助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振兴、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县域环境,由县城向乡村延伸,一幅美好的蓝图画卷徐徐铺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