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百千万工程”见成效!东莞2家医院“升级”了

发布日期:2024-01-08 17:48:18 来源:健康东莞 南方+ 浏览次数:- 字号:

  基层医院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在医疗机构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面对群众的需求,结合“百千万工程”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东莞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东莞临深片区,清溪医院将大利、三中院区发展为中医康复院区,康复中医门诊的中医药治疗率达100%,患者满意度达99%,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中医药服务更为触手可及。

图片

  新年伊始,清溪医院、企石医院两家医院迎来重大发展时刻,成功转型为具有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新型镇级中医医院。

  这样全国首创的转型举措,不仅聚力破解“直筒子市”没有县级中医院的“尴尬”,统筹布局起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也为基层医院转型打造了新的样本,牢牢托住了中医药服务的“网底”。

  布新局,激活基层中医药发展新局面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十年来,我国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县级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截至2020年底,已设置县级中医院的县域达1615个,占全国县级区域的86%。县级中医院的诊疗量占县域中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70%左右。

  东莞市是全国4 个不设县区的地级市之一,没有设置下属的区县。虽有千万人口、万亿GDP,全市却仅有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虎门中医院3家公立中医院,东南临深片区、东部工业园片区等中医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中医药医疗资源与千万人口的需求难以匹配,群众出现了“看中医难”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东莞42家公立医院中,大部分的镇街公立医院处于“夹心层”,面临同质化等弊端,部分出现了经营性亏损,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大多数镇街医院都面临着共性问题:定位不清、服务能力薄弱、医疗资源闲置。受到薪酬及平台影响,业务开展缺乏足够人才和技术支撑,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或留不住,高端精细设备资金投入困难。”企石医院党总支部书记曾宪辉坦言,医院必须紧跟全市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才能搭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图片

  而在清溪医院院长黄眷杰看来,转型也是“突围”的必然之举。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本地居民“大病不出镇”的就诊要求、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让镇级医院更需提升服务能力,错位发展。

  如何让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中医药服务?这是东莞亟需解决的问题。“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东莞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前期调研、专家论证,根据全市人口分布和群众就医需求,东莞以“中西协调、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筑牢基层”作为改革思路,选取清溪医院、企石医院2家中医药基础较好的镇街公立医院,成功转型为具有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新型镇级中医医院。

  “加上已蓬勃发展的虎门中医院,东莞如今总共有3家新型镇级中医医院,基本消除了中医药资源空白区,加快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图片

  探索建设相当于县级中医医院服务水平的新型镇级中医医院,这不仅是“直筒子市”的全国首创,也是东莞落实“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新阶段综合医改、突破镇级医院发展难题的重要体现,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东莞经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找定位,“小医院”短时间内“大跃升”

  新型镇级中医医院的特点是具备县级中医院的服务能力,区域分布合理,能与其他综合医院形成中西协调、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从市属龙头医院的国医馆、国医院,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中医阁,近年来,东莞市“顶天立地”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因无法设置县级中医医院,缺乏强而有力的“腰段”部分,全市仍存在中医药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新型镇级中医医院的建设,被形象地称为东莞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强腰”措施。

图片

  “我市中医药发展的问题症结在于‘中气虚’,即镇街医院的中医药发展定位不清晰、运营管理过程中未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的‘腰段’相对薄弱,无法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出台的《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鼓励中医临床学科基础较好、符合条件的镇(街道)公立综合医院向中医类别医院转型。

  2022年,东莞市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主题,被确定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东莞市推进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结合全市现有公立中医医院布局情况,在中医医疗资源较为缺乏的片区,将2-3家中医药基础较好的镇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中医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破解没有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平台和资源的难题。

图片

  2023年,专家多次实地调研论证,为转型的问题摸清底子、找准定位和规划方向。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带队与属地镇政府及医院多次协调,镇街卫生健康、土地规划和财政等部门多方合力,携手研究医院升级转型可行性及转型模式等。期间,《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推动DIP分值付费中医优势病种由38种增加至74种,安宁疗护、康复医疗、精神病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按床日确定分值。

  全市一盘棋、市镇共建、创新管理模式“三剂峻药”齐下,改革中的“气滞血瘀”之处被一一打通。2023年底,转型方案敲定,建设新型镇级中医医院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市级平台建设、镇街保证投入,医院的服务和运营能力迅速升级。

图片

  转型后,东莞市中医类别公立医院增加至5家,均衡分布在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片区、东南临深片区、东部工业园片区,有力地为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撑腰”。

  其中,虎门中医院、清溪医院和企石医院床位数分别为500张、665张、448张,辐射半径人口达200万、130万和80万;三家医院人才梯队合理,分别有中医重点(特色)专科8个、3个、3个,均设有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

  根据测算,以2022年全市镇街医院中医诊疗量及占比数据为基础,建设新型镇级中医医院后,全市镇街医院中医诊疗量由原来的109万人次提升到214万人次,占比由原来的8.10%提升到16%。

图片

  ——这一有力举措将让东莞的中医服务总量实现“倍增”,中医医疗资源得到增长,全市形成区域中西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的新局面。

  如今,全市中医医疗资源正增量扩容,东莞以建设新型镇级中医医院为基本面,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和下沉社区,使市民群众步行15分钟即可获得优质中医药服务,“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

  求新解,基层医院发展有了新出路

  在清溪,81岁的李老先生因“胸腹主动脉重建术后9天,发现心肌酶升高7天”紧急入院,病情危重。前来授课的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为老先生诊治后,决定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治疗。服药后,李老先生的病情逐渐平稳,健康出院了。

  “中医药简、便、验、廉,群众非常认可。”清溪医院康复中医科主任张泽松是东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东莞市中医药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对转型带来的成效深有感触。如今,医院多个康复病区住院患者超百余人,名医、名科吸引了更多周边群众前来求医问药。

  根据国家建设要求,每个县级中医医院都必须建起“两专科一中心”,即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本身已具备这些硬件条件的基础上,3家新型镇级中医医院谋定发展蓝图,在突围路上迈新步、布新局。

图片

  清溪医院起步较早。2022年,医院成为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2023年成立了由医院的医务、护理、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小组,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室配置、诊疗技术、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及践行治未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23年上半年,清溪医院所有中层干部开展了一场热烈的论证会,对医院的现状、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布局,更明确了转型的目标。

  医院将注重中医药经典内涵的传承发展,并申请省市级中医类别继续教育学习班,不断开展中医药防治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在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规模上,医院计划进一步建设成为广东药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提升科研和学术能力,争取成为东莞区域内的“旗舰”中西结合医院。

  企石医院基础建设较好,中西医融合发展前景乐观。为此,医院拟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5年内选派5-10名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锦绣,成立名医工作室,并计划引进中医药专业毕业生10-20人。同时,医院还鼓励临床类别医师“西学中”,着力提高全院各级医生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水平。

图片

  师承国医大师韦贵康的企石医院院长陈荣庄是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也是东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固元艾灸法”第四代传承人。他介绍,医院到2026年中医类别医师占总医师数达到30%以上,实现全院各临床科室中医类别医师全覆盖,全院各临床科室均能够向病人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在2024年,企石医院将与东莞市中医院以“院院共建”的方式组建东莞市中医紧密型医联体,开放床位500张,进行二级甲等中医院等级评审,提升医院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定位为“滨海湾精品中医院”,虎门中医院在2022年已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等级评审,2023年10月动工建设新综合楼,预计2026年建成,并与广东药科大学合作共建。届时,医院建筑面积将达8万多平方米、床位数实现800张,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规模,建成一家环境优美、设备设施齐全、信息化高效、群众就医便捷的综合性中医院,辐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350万人口。

图片

  这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基层医院突破了“夹心层”困局,提升了竞争力,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如今,清溪镇正全力推进医院新院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设置医疗用床1200张。建成后,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我们将努力让群众足不出镇,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