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德叔点赞!这些娃娃懂的中医药文化可真不少

发布日期:2023-05-29 18:37:21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广东省中医院推动

“岐黄薪火·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艾草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可以用来艾灸,我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熏艾灸。”

  “还可以用来煎鸡蛋,我妈妈煎的艾叶饼可香了!”

  “还能用来做艾糍!”

  ……

  走进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一群孩子求知若渴的小脑袋凑在一起,围绕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对他手上的一株艾草进行学习和探讨。孩子们对穿着白大褂讲课的“老师”已十分熟悉,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些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老师们每周都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打开中医药宝库的大门。为了这每周一会,“中医老师”们也倾注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扎扎实实“磨课”。

  “文化的传承往往是润物细无声,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医药文化也一样,需要从青少年一代,一步步熏陶、铺垫、打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下称“德叔”)的推动下,省中医院将目光投向了中小学校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医校联手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组建了一支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等为带头人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形成了“院-校-家”“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同心圆”生动模式,探索出一条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之路。

  图片

  

  

中医药“破圈”,中小学生也能与它“交朋友”

  中医药文化枯燥无味?与孩子们的认知相隔甚远?事实并非如此。看!广州市朝天小学的孩子们,似乎与中医药知识“交起了朋友”。

  日前,一则短视频“火出圈”。视频中,在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上,一名小学生自信满满地在活动现场介绍悬灸,年纪小小的她对悬灸的原理了如指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上手为来宾演示,引来不少网友啧啧称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位小学生来自朝天小学五年级,得益于该校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的“岐黄薪火·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她早早就接触到了中医药知识。

  朝天小学校长孔虹介绍,2020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与朝天小学在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联合打造的“岐黄薪火”研学活动正式启动。以德叔为代表的“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广东省名中医杨志敏为代表的“志在健康”治未病团队等进驻校园。涵盖“非遗”针法进校园、中医药科普健康讲座、抗疫先进典型故事分享、学习中医保健操、中医药脊柱健康校园行、中医药近视防治健康校园行、中医药急救知识健康校园行等10余项形式多样的项目。

  图片

  “练习八段锦要‘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同学们跟我做,一起来慢慢体会吧!”“脊柱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大家要尤其警惕脊柱侧弯!”“大家知道眼睛的构造吗?我们为什么会近视呢?”……《从中医筋骨平衡理念认识脊柱健康》《推广中医保健操,助力学生防病治病》等丰富的课程依次在朝天小学开讲,同学们在眼看、耳听的同时还与省中医院的医生们一起舒展手脚进行操练,每当课程结束,大家总是意犹未尽。

  图片

  孩子们的喜欢其实得益于“趣味、实用、可及”的课程设置特点。“为更好地让学生主动接受、认可中医药文化,省中医院与广州市朝天小学联合打造了'前期磨课-课程开展-后期研学嘉年华'的模式,形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输出的闭环,并通过'研学嘉年华'活动进行集中展示。”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说,

  这样的方式便需要医院、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密切配合。首先,由医生团队与教师团队共同进行同学们的需求调研,收集学生的健康求知兴趣点。其次,团队会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共同探讨制定教学计划;接着,医院组织专家团队,结合中医药独有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审美意趣等,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中医药健康文化系列课程。在课程之后,由朝天小学教学团队组织“研学”,针对课程内容组织“体验式学习”,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

  这一模式不仅能更有助于将中医药文化内化于学生心中,还能在一次次的“磨课”过程中不断优化已有的课程结构与内容,构建出项目整体运作与具体课程优化的“双闭环”模式,保障了项目的持续推动。由此,每周二下午的“岐黄薪火”课程,也成为了朝天小学孩子们和老师最期待的课程。

  这场特殊的“每周一会”,也让中医药的种子悄然地播撒进了校园,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变“虚无缥缈”为

“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医药文化

  在朝天小学,常常有不少孩子在一面墙前驻足,走近一看,这其实是极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墙,墙上详细地讲述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故事。更有“朝园”天台小农场,可以供孩子们播种各种蔬果、中草药等。在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给孩子们呈现看得见、摸得着中医药文化。让通过研学课程播下的中医药种子能够进一步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在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如今的朝天小学中医药已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典型试点。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不妨动手做出来!孩子们还妙用手中的画笔,为每个节气配上生动的图画,并结合课程中学习到的养生知识,创作出“二十四节气养生小妙招”。这样的动手尝试,更是寓教于乐的过程。“我想做一张与老虎有关的中草药贴画。先画一幅站在山岗上的老虎的图画。然后用绿豆做山岗、用红枣做太阳、用玉竹做老虎,以及用淮山片和艾叶做树木,再用相框精心装裱好。一份中草药贴画《虎年大吉》就大功告成了!”朝天小学四年级3班的倪诗喆用中草药做成的贴画,参加了学校的“红领巾爱心义卖”。

  图片

  图片

倪诗喆用中草药做“虎年大吉”贴画

  也有很多的孩子学会发现生活中的中医药,并把知识“带回家”。“在上课时我认识了山药,它有健脾除湿、控制饭后血糖等很多功效。我外婆血糖高,我和妈妈一起为外婆做了山药糕。外婆吃了后直夸:‘好!好!好!’我现在成了家里的小医师,心里美滋滋的。”来自朝天小学二年级1班的郭熹鸿同学谈起自己做给家人的山药糕,满是自豪。

  图片

学习制作山药糕

  “通过孩子带动家庭,让家里的厨房变成药房,使每个家庭都变得更有“烟火味”。家庭是孩子们开展中医药研学实践活动的最好“基地”,孩子输出的健康理念和习惯,也能带动家长参与其中,让家庭从‘岐黄薪火’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受益。这也达到了我们的初衷,播撒下去的‘种子’发出了幼芽,也通过孩子们的活力扎根到千家万户。”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副院长说。

  

  

用中医药知识解决问题,孩子们化身“健康管家”

  “爸爸,我鼻炎发作了,不要给我雪糕吃了。”“妈妈,你昨晚没睡好,出门时候要记得戴上帽子围巾,寒风从头来。”很多朝天小学的家长欣喜地告诉教师和医生团队,孩子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当起了家里的“健康小管家”。这是孩子们学以致用的表现,更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目的所在。广东省中医院团委书记何仲奎说,希望学生学习更多实用性强的中医药知识,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和可及性都是在课程设置中所看重的。

  图片

   

  “为什么新鲜的艾草是甜的,而晒干的艾草是苦的?用农庄采摘的新鲜艾草和猪肉能煮成鲜甜美味的汤,但制作艾条的干艾草却非常苦涩?”朝天小学陈慧茹老师在谈起去年参加从化国医小镇校外研学时,仍然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孩子们对艾草的制作和功效颇有兴趣,在实践中产生疑惑后,他们主动查阅资料,最终解开了“谜底”。“原来是因为水分!新鲜艾草也有一点点苦味,只不过艾草新鲜时含有较多的水分,苦味较清淡,可以煮汤,但晒干后水分减少苦味较浓。”孩子们在找到答案的同时,更能由此将艾草药知识牢记于心。

  图片

  中医药抗疫香囊、护脊操、眼动操、药酒、药膳……为了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研学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总会在理论课后如期举行,孩子们会在这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多次在习作中描绘他们学到的中医药知识、中医生和中药师,中医药文化成为了孩子积淀学习能力的载体,德叔也成为了朝天学子们的‘偶像’!”朝天小学校长孔虹高兴地说。

  图片

  “嘉年华”的另一“重头”便是游园活动,通过养生汤方、穴位功效、辨析中药、保护脊柱等数十个不同的游戏,把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应用于游戏中,检验他们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逐步建立起他们应用中医药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可喜的是,孩子们对中医药知识有所掌握和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青少年一代中正不断被加强。省中医院也会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更多的学校。相信我们今天播撒的种子,培育的幼苗,终将在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让中医药文化代代绵延,林深叶茂,造福人民。”德叔自豪地说。■

  【来源:广州日报,记者:周洁莹 徐依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