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非凡十年看广东】高起点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10-14 18:28:40 来源:中国中医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广东将通过“抓党建、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多项举措,高起点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图片

  ▲广东中医药群众基础深厚 广东省中医药局供图

  惠民益民,让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凯风自南,于斯为盛。广东中医药基础深厚,岭南人民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2017年以来,广东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施行新的《广东省中医药条例》,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2.87亿元中医药专项资金,强力推动中医药发展。2021年12月,广东获批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国际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全国的示范样板。

  目前,广东省有三甲中医医院38家,二甲中医医院75家。建成1805家中医馆,基本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31.19%,居全国前列。广东有132个中医及民族医类服务项目纳入省级医保诊疗项目目录,遴选169种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分值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实现医保报销。

  良医好药,惠民益民。广东一直务实创新,聚焦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从“智慧中医”高效服务、优化就医场景,到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支持传统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省医保诊疗项目目录,让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广东要在高起点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我们要有新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关键性突破,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徐庆锋说。

  守正创新,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勇毅前行,守正创新。广东在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中,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同向发力。科技赋能,交叉学科推进中医现代化进程;搭建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广东拥有全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联袂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带动大湾区中医药科研创新的“双引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整合多学科技术和人工智能来解读、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中医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显示大医担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持续创新,中医药抗疫成效屡获认可。

  “我们中医的自信不是盲目的,我们用疗效来说话,用老百姓的信任来说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12次出征、12次凯旋的广东中医专家张忠德说。广东中医药抗疫不仅在中国各地,也在支援海外抗疫中积极发挥作用,持续提供“广东经验”。

  广东中医药系统三代“青蒿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为“无疟疾”奋战的身影。广东抗疟团队核心人物宋健平教授说,复方青蒿素抗疟药物和方法的“灭源控疟”中国方案至今仍在创新。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医药在现代化、国际化的路上,展现出的高度文化自信,将持续推动广东中医药振兴发展。

  专访

  徐庆锋: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广东要答好“必答题”,做好“自选项”,提交“特色卷”

  图片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

  广东如何答好“必答题”“自选项”和“特色卷”?

  羊城晚报:广东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未来在推进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必答题”“自选题”以及“广东特色卷”?

  徐庆锋:广东正在全力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方面要答好“必答题”,另一方面要务实创新做好“自选项”,还要立足禀赋提交出彩的“特色卷”。

  2022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引领全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的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广东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特别是优先推进、重点保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目前,围绕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体系、构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严格中药质量监管、完善中医药评价机制等六方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任务,广东正抓紧出台一批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认真答好中医药综合改革“必答题”。

  力争答好“必答题”同时,广东务实创新,大胆做好以下“自选项”。聚焦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向农村、社区、家庭下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简化港澳已上市的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引导符合条件的港澳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深化粤港澳融合发展。大力创新中医药文化交流机制,携手港澳大力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从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

  当前,广东围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等国家赋予广东的特色“考题”,统筹各部门力量和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加强中医药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密集推出可提升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加速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智慧中医医疗,全力建设中医药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五大高地”等政策和措施,充分保障“破题开局”“下笔有神”,精心书写“广东特色卷”。

  湾区携手,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双向发力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中的优势和地位?在您多次对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调研中,有何令您印象深刻的国际化合作成果?

  徐庆锋:作为中医药大省,广东中医药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基础。广东于2006年率先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目前中医药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当前,广东牢牢把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高起点部署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广东将携手港澳,共同钻研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大命题,共同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对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地区之一。

  粤港澳三地中医药文化同根同源,相通相融,港澳中医药在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粤港澳中医药合作成果丰硕。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落地项目。从我任职省中医药局局长以来,每年都到产业园调研,真切感受到了产业园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目前,产业园以澳门作为“桥头堡”,助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布局。已建立融中试、研发检测、成果转化和生产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可帮助境内外中药企业开展新药研发、中试、产业化及国际化注册,入园企业已有229家。产业园成立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可开展国际注册、进出口贸易、人才培训等业务。至今已完成多家企业共9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成功注册,部分产品已实现出口销售;7款产品在巴西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即将进入当地市场销售。

  羊城晚报: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要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话语体系来阐释和发展中医药。在此方面,广东有哪些敢为人先的探索尝试?

  徐庆锋:在老百姓能直接感受的层面上,广东以“智慧中医”推动中医医疗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率先开展的“中药智慧药房”服务探索,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发展,广东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和科研机构建设,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广东有1家中医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3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有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省中医骨伤研究院、省代谢性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等5家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共同打造广东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

  中医药现代化,离不开科研项目的推进。“十三五”期间,广东承担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11个、课题52项,立项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承担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开展相关品种的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制定工作;2020年实施“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利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围绕重大疑难中医优势病种防治、中药现代化、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研究。近5年来,省内2项中医药类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3项中医药类科研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2项。

  未来,广东将继续推动中医药科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及突发病的临床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药装备研发。

  中西医深度融合,“广东经验”持续创新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东中医药发挥的作用?在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中医抗疫如何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此次中西医深度融合抗疫,有何“广东经验”?

  徐庆锋: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发挥主力军作用,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重要贡献。其中,广东中医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全国乃至全球抗疫贡献“广东经验”。

  广东将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纳入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协同”,实施“三名(名医名方名药)救治”,面向感染者、重点人群、普通群众“三线作战”的工作机制,全面、深入、全过程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救治中,创造了“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广东模式”。尤其在2022年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广东中医精锐出征支援香港,建立了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和机制。4月5日,广东中医带领香港中医首次进入新冠治疗“红区”进行查房,这在香港中医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广东中医药专家团队通过出征海外、网络交流、会诊等形式,将中医药经验、方案传播到海外,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经验。2020年,广东中医团队代表国家支援马来西亚,指导当地参考广东方案成立中医药抗疫情工作小组,马来西亚成为除中国以外第一个发布中医药防疫指南的国家;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用中医药手段提供防控救治方案,参与救治当地首例重症痊愈患者,援助加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东中医名家张忠德等通过网络形式参加全球疫情会诊室中医专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官员、专家交流,将我国中医药抗疫的“三药三方”推荐给海外。

  此外,广东还向世界各地送去中医药方剂、药材,成为预防、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资源,助力全球抗疫。

  持续全球“圈粉”,以文化自信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羊城晚报:广东地处岭南、毗邻港澳,面向海外,具有地理和文化上的独特性。广东在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有何成果?

  徐庆锋:广东是岭南医学的故乡、南药主产地,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众多蕴含中医药元素的生活习俗成为粤港澳三地共有的文化标识,岭南中医药也成为联系三地的重要文化纽带。通过文化搭台,近年来中医药海外传播取得实质进展。

  广东加大政策支持,深化院校教育合作,加大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据统计,广州中医药大学招收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学历生的整体规模稳居全国中医药同类院校首位,2017年-2022年共培养境外学历学生1918名,并已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3个兼读制研究生教学点。广东启动的海外项目“AMIGO伙伴营”,邀请包括葡萄牙、莫桑比克、佛得角等国家10所中医药高校加入,促进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资源互通。

  广东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长效机制,通过深化中医药项目合作,有效推动粤港澳融合发展。发挥侨务大省优势,以中医药为纽带传播中华文化。已建成包括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在内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基地6个,参观人数逾百万。2019年开展“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活动,在法国、瑞士、德国推广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广东中医药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广东中医药在全球持续“圈粉”。

  大咖点评

  广东中医药这十年

  仝小林:中医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持续发挥作用

  图片

  ▲仝小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围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健康内生动力,使乡村走上可持续的自我发展道路。以国家需要、百姓需求、健康应用为导向, 为中医药人才激活“下得去”的动力,形成“干得好”的环境,营造“留得住”的生态,推进 “传得了”的模式,实现“村村有个好郎中”的目标。

  周岱翰:见证广东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

  图片

  ▲周岱翰(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 林添杰摄

  近十年来,广东的中医医疗资源及中医药服务能力皆有较大发展,中医总诊疗人数居全国前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连续多年为全国之冠。

  我所在的中医肿瘤学专科发展形势喜人,大学两家附属医院中医肿瘤住院床位超过500张。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次批准的第一份中医学科肿瘤专业杂志落户广东;2021年8月,深圳市卫健委批准、由我担任主任的“深圳市中医肿瘤医学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融“医、防、康、产、学、研”为一体、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挂牌运营的医学实体。以上诸项都表明广东省中医药的推进与发展。

  王伟:开放务实,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图片

  ▲王伟(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羊城晚报记者梁喻摄

  我虽是“新广东人”,但确实感受到这十年间广东中医药的发展壮大。尤其在去年广东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后,今年就出台了《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了多项明确、实际的落地措施,包括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相信将大大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广东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氛围非常好,不仅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在现有316位的基础上,马上又要开始第五届评选。院校教育方面,十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培养1.5万余名中医药本科人才,研究生总量差不多翻了一番,博士生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结构更加优化。

  高层次中西医人才交叉培养方面,比如在“西学中”项目中,我发现有大量高年资主治、副主任医师,甚至是主任医师的西医,也纷纷报名学习中医。广东的开放务实,令我印象深刻。

  张忠德:中医现代化道路上,广东要继续奋力充当“领头羊”

  图片

  ▲张忠德【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林添杰摄

  无论是群众基础、科技创新还是临床实践,广东中医药一直有着深厚根基。特别是近十年来,政府从政策保障、医疗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和中医药产业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岭南中医药更显蓬勃发展气象。

  近十年来,中医药在治病防病方面已形成了一批优势病种,在慢病防治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慢病管理方案,中医学科体系有了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新面貌。未来十年,中医药还将迎来飞跃式发展。我相信,在中医现代化的路上,广东将会继续奋力当好“领头羊”。

  林海利:记录中医药复兴时代使命,见证中医药文化自信回归

  图片

  ▲林海利: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新闻媒体作为时代记录者,见证了十年来广东中医药的各项创新和成果实实在在地惠民益民。

  十年来,中医药不仅在人们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上积极发挥作用,在面对突发传染病时,尤显中医智慧与大医担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以张忠德、邹旭等为代表的广东中医人,白衣执甲,深入“红区”,救治病患。广东新闻界跟踪报道,记录下中医战疫全过程,并向世界推介“中国方案”“广东经验”。羊城晚报的融媒体系列报道《杏林话初心担使命》,记录了国医大师禤国维等一批优秀中医共产党员践行时代使命,让世界通过中医药读懂中国。

  数说

  ● 至2021年末,广东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3万家,中医类医院199家,中医床位数8.1万张,全省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24万人。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3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年中医诊疗量突破1.85亿人次,年中医出院量突破238万人次。

  ● 广东拥有全国门诊量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有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1家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项目、5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3家省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单位。拥有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

  ● 至2021年末,在广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中,中医药参与率达96.6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累计派出约400人次中医医务人员驰援兄弟省市,是派出中医医务人员最多的省份之一。

  ● 广东中药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中药消费市场规模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12月,广东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数量198家。中成药过亿元的品种30个。2021年广东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58万亩,中药材种植总产值231亿元,省级中药材产业化基地60家。■

  【来源: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