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多彩纷呈的交融之城,而横贯在中的北京路,串起这座城的过去和未来。宋代之后,拆南城墙,将南城沿至江边,建“双阙”。1244年,建双门楼,从此北京路中段被称作双门底,渐成为商业区。
千年的涤荡和流动,让这条广州的“脊梁”吸引着本省和异乡的追梦人,也聚集了来来往往的商贾。在骑楼下,老人们喝茶下棋、孩子们跳橡筋;旁边的杂货店生意红红火火,这些细节构建起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核,也引领着广州不断兼容、并包与开放。
▲1937年的陈李济大厦,广州起义期间曾在这里召开广州工农兵代表大会
公元1600年,陈李济的建号旧址就在这里。当时已经是商贾骈集、车水马龙相当热闹的商业街,而陈李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规模,算得上首屈一指。走过420年,陈李济依然活力不减,充满创新的激情。
1997年底,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主厂区迁至广州大道南新址。1998年,按照GMP标准生产建设的新厂落成,成为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长寿药厂”。
今年9月23日,北京路作为全国11条试点改造商贸步行街之一正式开街。就在北京路开街之际,位于北京路194号的广药陈李济大厦首层也启动试运营。重返旧址,陈李济还在建筑风格上还原了旧铺的岭南建筑风貌,这让无数经过的老市民激动感慨:“陈李济回来了!”
药香沁人心脾 药道渐入人心
“这里有一股好香的味道啊!”
一走进陈李济位于北京路的非遗工作室,一股沁人心脾的中草药芳香就扑面而来。在两旁的货柜上,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舒筋健腰丸、壮腰健肾丸等产品映入眼帘,虽然有很多产品的展示,但这里并不是陈李济的“旗舰店”。
“这里对于陈李济品牌来说,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地方,销售并不是其主要功能。”工作人员说到。在这里,能切身感受到岭南中医药丰厚的文化内涵。陈李济作为已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的“全球最长寿药厂”——绵延420年未曾关停让人们对其充满了敬畏与期待。除了展示,工作室内还设有中医香疗馆。工作人员对药食材的四性五味和中医药深厚的历史渊源等方面进行精彩讲解。更有亲手古法搓制药丸,制作香囊的互动区域,来到这里的游客纷纷表现出对中医药极高的兴趣和热情。
在谈到陈李济“非遗”的故事时,白云山陈李济文化宣传部部长汪晓斌表示,陈李济坚守“诚信为本,同心济世”的宗旨,遵循“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辩君臣济世心”的企业古训,坚守古方正药之正,怀揣治病救人的初心,才能有今天的兴盛。
▲20世纪40-50年代陈李济大厦
“四百余年,古方正药”这8个字正是陈李济人守正坚持的最好写照。如今它们回到北京路,却有了崭新的面貌,年轻化的展馆设计让年轻人为之驻足,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爱不释手,都是这个老品牌融入新时代的最生动例证。
汪晓斌坦言,非遗工作室一开张,人流量就超出他们的预期,光是10月国庆期间来到我们这里观赏的人数就超过了6万,这让他感到振奋。在工作室中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的员工,其中一位员工说到,我们回到“原点”创立非遗工作室就是让老百姓了解岭南的医药文化,通过这种形式把民族文化、民族智慧传下去。
它回归了 带着“新使命”
“陈李济居然回来了,好怀念啊!”
当许多上了年纪的本地人来到这里,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几十年前,他们在北京路总是能够闻到陈李济那独有的草药味,如今,它的回归也把每一个本地人拉回了旧城的难忘岁月。但对于陈李济来说,北京路只是420年“再出发,再创新”的起点,其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将围绕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机制、“立体发展”新空间、文化资源“活化”新模式、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发展路径,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
▲2020年的广药陈李济大厦
此时,陈李济的产品新业态就在快马加鞭的形成。陈皮是岭南道地的药食同源食材,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也特别适用于岭南潮湿的气候。“我们正在尝试着让中医药‘形而上’内容变得亲民”。白云山陈李济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洪超说到。现在陈李济推出了陈皮糖、陈皮膏等非常可口的零食。从以前纯功能性产品,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爱吃的“网红商品”,我们和大众的距离就被拉近了。
事实上,建立北京路的非遗工作室,其初衷也是想让这里成为一个岭南医药文化的“会客厅”,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能感受“时尚中药“的独特魅力。陈李济作为广药集团旗下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其品牌发展离不开文化振兴和文化自信。陈李济重回千年商道北京路,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既“旧”又“新”的时尚形象成为陈李济进一步有力支撑,也让自己成为广州城市中轴线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石洪超对陈李济回归北京路寄予厚望,他认为,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医药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陈李济几代人的奋斗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给我们筑高了发展的台阶,因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更是要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有所作为。对于陈李济来说,老的旧的东西并不是包袱,而是宝贵的财富,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利用这些财富,让他们在新时代下重新焕发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陈李济坚守的无非就是”守正创新“四个字,这也是企业的根基所在。
历久弥新的“存活之道”
陈李济的员工说起自己的历史积淀,总是显出难掩的自豪与骄傲。在“存活”这个问题上,说起那些百年的老店,人们总会觉得可信、可亲、可敬。的确,一家企业如果可以“跨世纪”,甚至跨越几个世纪,拥有消费者跨代际的信赖和忠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相信人们不禁要问,陈李济“四百年不倒”的秘密是什么?
在石洪超看来,首先就是不追求短期的快速增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合理的拓展企业商务。用四个字来说就是“量力而行”。陈李济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不是做的最大的医药企业,但依靠自身的韧劲,始终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就是强化核心能力,在百年这样的长期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社会环境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所以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首先需要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陈李济在关键工艺上的传承至今仍然保留着师徒相传的传统,既是商业机密,也是企业生存至今的独门秘笈。
▲陈李济非遗传承人石洪超演示手工搓丸
陈李济炮制的陈皮就是其中之一。陈皮是重要的传统南药,自陈李济创办起,每年都在广东新会收储陈皮,并且代代相传。陈李济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都会花重金大量收购新会柑,重重挑选剔除杂质,并叠好装入草席包,标明入库年号,按先后顺序存入果皮仓储藏。独创方法储藏的陈皮,体轻、气味清香,放置百年也不会有虫霉变。石洪超介绍,百年陈皮胜黄金,现在已是陈李济镇厂之宝。
核心能力的背后是陈李济一代代的工匠精神,这也是陈李济立身之法宝。无论是陈皮的制作储存还是蜡丸,中医药的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本身,还有大国工匠精神。
当下市场上不少老字号惧怕被冠以“老”的刻板印象,但陈李济却欣然称道自己的“老”,并“老”得风生水起,而成了“新”。今年,陈李济重回广州市北京路广药陈李济大厦,这是陈李济践行“时尚中药”战略的一次尝试。
我们可以看到,陈李济的非遗工作室正在成为北京路上的一个地标。如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所说,北京路陈李济旧址是“药品和健康产品展贸+健康体验”的综合体,与北京路的健民药店、采芝林药店、橘香斋旧址串联成为广药中医药体验、健康产业发展中轴线,成为广州文化客厅上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创业容易守业难。一家企业取得业绩,只能代表一时,重要的是能一直实现发展。相比“盈利多少”来说,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去坚守才是企业能够长期存活的关键。从双门底到北京路,“陈李济”三个大字仍静静地镶嵌在这座建筑拱顶的石碑之上。跨过历史的长河,陈李济与这座古城相融相生,已成为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过去与荣辱兴衰,和这座城市一起走过,它的未来,有理由相信会以“守正创新“为根本宗旨,汇入广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碧波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