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召开
11月29日,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召开。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出席会议并讲话,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晨出席会议并作经验交流
利用梅州特有的资源禀赋
精心培育发展中医药事业
近年来,梅州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全省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定位,把中医药事业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一项重要推手,通过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禀赋,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一)用“好资源”,打“实基础”。梅州地处广东东北部山区,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到处都有中药材种植的最佳基地。梅州是宜居胜地,享有“长寿客都”的美誉,蕉岭是世界的长寿之乡,大埔、丰顺、梅县都是国家的长寿之乡,全市长寿人口的总数在全省排在前列。梅州作为客家人的聚居地,老百姓历来就有“信中医、服中药”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底蕴尤为丰厚,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目前,梅州市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多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全市中医药门诊量占比达42%,居全省第二;中医类门诊、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以及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医床位数等多项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中医服务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是市县两级中医医院的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二甲”全覆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相关的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19.7亿元;拥有嘉应制药、新南方药业等多家大型的中药制造企业,产有“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青蒿素呱喹片”等多项著名的中药品牌;正在大力推动梅州市南寿峰健康产业园、丰顺留隍鹿湖温泉度假村、东山谷健康小镇等多项中医药特色产业的发展。
▌蕉岭县九岭村卫生站中医阁“互联网+健康管理一体机”
▌蕉岭县九岭村卫生站中医阁“互联网+健康管理一体机”
(二)筑“杏林巢”,引“岐黄人”。梅州通过这几年对基础设施的大投入,中医药服务的网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建设推动实现了市县有“中医院”、镇(街)有“中医馆”、村(社区)有“中医阁”的目标。去年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规划利用3至5年时间,投入18亿元,用于各级中医服务机构的改造建设,快速提升中医服务的硬件水平。目前,在8个县级中医院中,有5个正在实施整体迁建,其他3个在改造提升,将实现全市中医服务机构基础建设的全覆盖。前两年,新组建了梅州市中医医院;今年上半年,市第二中医医院顺利拿到了“三甲”牌子;引进广东新南方集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准备建1家大型的综合性民营中医医院。在抓硬件的同时,没有忽略人才这个关键,始终把中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来抓好抓实。多年来,通过出台政策、机制激励、自主培养、派出学习、以老带新、专科建设等多种渠道,推动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从2016年开始,把中医药骨干人才的培养纳入了市委组织部每年的专题培训计划,分批派往北京、广州、成都等国内知名中医药院校学习。目前,全市已拥有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1个国家级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拥有1家具有本科办学资质的医学院,拥有一批“名中医”和重点专科的带头人,全市专科建设项目有2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1个、市级5个,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人员比例增长了1.2倍。这个月,还刚成立了拥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多名国内医学科学及生物科学领域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的梅州市医学科学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将会成为医学人才的聚集地,尤其又将是中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大舞台。
(三)建“好机制”,促“大发展”。多年来,梅州市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道路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试探,以实践的结果来检验发展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推动自身高效发展以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进步的工作机制。在政府层面,突出以落实政府主导责任为前提,通过示范创建的形式,全面开展卫生创强工作,在实现中医服务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打造了一批创新示范点,通过采取“星级管理”的模式,在全市推动建设了“五星级”的中医馆15个、“四星级”38个、“三星级”74个;此外,还大力推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五华和平远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在产业发展层面,采取领导挂钩、服务挂点的模式,通过压力的层层传导,推动中药制造和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正在大力推广梅片树、岗梅、鸡血藤等中药材的种植,引进了相关的研发生产企业,推动了新型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服务体系层面,通过采取规划引领、挂钩帮扶、医联体构建、信息化推动等有效措施,逐步实现中医服务体系的完整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人才使用的灵活化、服务效果的高效化。比如,蕉岭县为了擦亮“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将全部县级医院进行了整体迁建,在每个镇建“中医馆”,每个示范村都建了高规格的“中医阁”,就是想建成与世界长寿之乡相匹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来看,通过纵横联动建立中医联盟,在综合医院创建“国医馆”,支持社会资本建“国医馆”,有效推动了中医服务的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加快推动“互联网+”运营,“数字中医”的信息化服务网逐步建成,不断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组图▌梅州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蕉岭县九岭村卫生站“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栏”
组图▌蕉岭县九岭村卫生站“慢病档案”
下一步,梅州市将紧紧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梅州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悠久的客家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优势以及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资源优势,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制定实施1个全市性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平台”、“中医药+产业”两大支撑,创新建立顶层设计、产业融合、能力提升三大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的协调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以及中医医疗服务的三大体系,通过这种“1+2+3”的发展模式,着力补齐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进一步推动梅州中医药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