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4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06-28 18:01:10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B类)

  粤中医函〔2022〕154 号

 

李卓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推广中医体检的建议(第1246号)收悉。经综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鼓励和发展中医健康体检,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十分注重中医体检工作,将中医体检作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内容一并统筹推进。

  一、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推进中医体检有序发展

  中医健康体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针对性地用于未病人群进行体质、证候及经络等健康状态辨识,并指导其自助和医助调理,是中医理论和方法在健康体检领域中的开拓性应用,是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首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一)持续健全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2006年我省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提出


  “发挥上工治未病的作用,积极开展亚健康的中医药临床诊断和保健服务”;《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将“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探索规范化标准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提高全民中医药养生防病素养。2016年我省印发《广东省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我省中医治未病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6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184个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形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中医治未病科均具备了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为推广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规范中医治未病服务。近年来,我省组织专家编写《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对全省治未病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及技术方案进行规范。制定出台《广东省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分级管理方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作为全国首创将治未病相关指标纳入我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的前置条件,引导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治未病服务。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研制了针对疲劳、失眠、更年期调养等中医药干预方案;同时,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已开展管理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24个病种。将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免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保健指导,2021年度两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61.10%和74.46%。

  (三)广泛开展中医治未病养生文化宣传。各级中医医院和广大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各种方式,借助多种传媒,面向社会大众,深入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文化宣传活动,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研制了针对“未病”“欲病”状态干预调养的膏方、茶饮包等养生保健产品,组织开展“中医膏方节”。建成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广东气候及群众的体质特点,按照中医治未病理论,印发了《广东省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指引》等,推荐药食同源方案以及一系列适合大众的生活方式、汤膳茶饮建议。

  (四)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培养合格的中医和西医全科医生。2018年我省印发了《广东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粤府办〔2018〕23号),将全科医生培养纳入医改工作重点内容,到2025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将全部达到每万居民拥有4名以上全科医生的目标。2020-2022年计划完成培训全科医生1万人,2022年将完成培训全科医生3340人,其中中医全科占20%。同时,我省积极做好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了包括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岗位培训及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全科人才培养工作。二是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葛洪中医药人才计划,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国家和省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人才研修、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建设项目以及中医临床、中药技术特色传承人才培养等项目。三是实施中医传承薪火工程,对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开展传承工作,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四是实施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推进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岗位)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五是开展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工作。我省从2019年开始,每年遴选临床类别医师为培养对象,通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培训、临床实践、跟师学习,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思维,能较好地掌握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临床诊疗能力的西学中骨干人才。

  二、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医疗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中医健康体检常用仪器设备主要为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四诊仪、二十五音分析仪、中医证素分析仪等,根据检测需要还可能使用中医经络检测仪、电子扫描整合系统、虹膜全息检测、红外线成像诊断系统、身体成分分析仪、精神压力分析等。医疗装备事关国计民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推广中医体检,支持医疗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2021年制定并发布《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1年版)》,将高端医疗装备重点领域列入目录,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医疗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是加强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示范推广,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开展医疗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上报了15家机器人企业、10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三是落实《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医诊断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和吸收代表们的建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改革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促进中医体检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动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力争到2025年比例达到95%以上,加强广东省中医治未病中心和市级治未病中心建设,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探索构建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疾病防控全过程。建设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和常见重大慢性疾病的中医慢病管理示范平台,优化推广中医“治未病”特色方案。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推动中医体检与基本公共卫生有机融合。

  二是促进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医疗器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弱项,支持中医体检器材研发和示范推广。鼓励围绕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康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制便于操作、适于基层医疗机构、单位、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检测产品。

  三是继续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岗位)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继续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和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为基层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开展县级中医骨干人才和基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中医药局

  2022年6月24日

  (联系人:龙康君,联系电话:020-83848467)

  (B类)

  粤中医函〔2022〕154 号

  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

  五次会议第124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李卓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推广中医体检的建议(第1246号)收悉。经综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鼓励和发展中医健康体检,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十分注重中医体检工作,将中医体检作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内容一并统筹推进。

  一、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推进中医体检有序发展

  中医健康体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针对性地用于未病人群进行体质、证候及经络等健康状态辨识,并指导其自助和医助调理,是中医理论和方法在健康体检领域中的开拓性应用,是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首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一)持续健全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2006年我省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提出


  “发挥上工治未病的作用,积极开展亚健康的中医药临床诊断和保健服务”;《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将“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探索规范化标准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提高全民中医药养生防病素养。2016年我省印发《广东省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我省中医治未病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6个省、市级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184个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形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中医治未病科均具备了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为推广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规范中医治未病服务。近年来,我省组织专家编写《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对全省治未病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及技术方案进行规范。制定出台《广东省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分级管理方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作为全国首创将治未病相关指标纳入我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的前置条件,引导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治未病服务。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研制了针对疲劳、失眠、更年期调养等中医药干预方案;同时,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已开展管理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24个病种。将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免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保健指导,2021年度两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61.10%和74.46%。

  (三)广泛开展中医治未病养生文化宣传。各级中医医院和广大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各种方式,借助多种传媒,面向社会大众,深入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文化宣传活动,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研制了针对“未病”“欲病”状态干预调养的膏方、茶饮包等养生保健产品,组织开展“中医膏方节”。建成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广东气候及群众的体质特点,按照中医治未病理论,印发了《广东省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指引》等,推荐药食同源方案以及一系列适合大众的生活方式、汤膳茶饮建议。

  (四)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培养合格的中医和西医全科医生。2018年我省印发了《广东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粤府办〔2018〕23号),将全科医生培养纳入医改工作重点内容,到2025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将全部达到每万居民拥有4名以上全科医生的目标。2020-2022年计划完成培训全科医生1万人,2022年将完成培训全科医生3340人,其中中医全科占20%。同时,我省积极做好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了包括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岗位培训及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全科人才培养工作。二是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葛洪中医药人才计划,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国家和省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人才研修、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建设项目以及中医临床、中药技术特色传承人才培养等项目。三是实施中医传承薪火工程,对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开展传承工作,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四是实施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推进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岗位)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五是开展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工作。我省从2019年开始,每年遴选临床类别医师为培养对象,通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培训、临床实践、跟师学习,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思维,能较好地掌握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临床诊疗能力的西学中骨干人才。

  二、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医疗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中医健康体检常用仪器设备主要为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四诊仪、二十五音分析仪、中医证素分析仪等,根据检测需要还可能使用中医经络检测仪、电子扫描整合系统、虹膜全息检测、红外线成像诊断系统、身体成分分析仪、精神压力分析等。医疗装备事关国计民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推广中医体检,支持医疗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2021年制定并发布《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1年版)》,将高端医疗装备重点领域列入目录,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医疗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是加强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示范推广,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开展医疗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上报了15家机器人企业、10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三是落实《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医诊断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和吸收代表们的建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改革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促进中医体检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动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力争到2025年比例达到95%以上,加强广东省中医治未病中心和市级治未病中心建设,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探索构建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疾病防控全过程。建设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和常见重大慢性疾病的中医慢病管理示范平台,优化推广中医“治未病”特色方案。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推动中医体检与基本公共卫生有机融合。

  二是促进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医疗器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弱项,支持中医体检器材研发和示范推广。鼓励围绕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康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制便于操作、适于基层医疗机构、单位、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检测产品。

  三是继续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岗位)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继续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和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为基层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开展县级中医骨干人才和基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中医药局

  2022年6月24日

  (联系人:龙康君,联系电话:020-8384846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