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对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6-10 18:02:46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陈日玲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中医强省的建议(第1438号)收悉,经综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2006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发展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强省建设,全省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中医药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的发展思路,以“四有五抓一提升”为工作思路,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有新举措”为抓手,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广东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激发中医药的潜力活力,全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到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局中统筹推进。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支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项目建设。2016-2020年,省财政安排至基层的中医药专项资金共计25.67亿元,投入总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其中省级财政在2017-2020年安排21.52亿元专门用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59家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建设。中央和省财政在2015-2019年安排1.74亿元共建设1715家基层中医馆,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层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并上线运行中医馆健康云平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关于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81147号)要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的通知》(粤发改社会函〔20192042号),在实施命名互认、科学合理选址、实行属地备案、强化“两证合一”、中医诊所备案等方面,提出了十条优化措施,有效解决社会反映强烈、跨部门审批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我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营造公平、规范、便利的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办中医的活力。

同时,不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启动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基层中医药职称评审改革和人才县招县管镇用等改革,加快“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落地,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等保障,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内生动力。二是开展三甲公立中医院“组团式”帮扶,通过托管、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科研与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2019年,组织17家三甲中医院“组团式”帮扶21家县级中医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参加“千医下百县”工作532人次,下沉到1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是推进做好专项公开招聘、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特岗、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医科毕业生下基层等项目,积极落实中医药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2019年全省通过中医转岗(岗位)、规范化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培养1300名中医全科医生,培训300名县级医疗机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人员,对300名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完成400名农村卫生中医专业医学生订单定向招录工作,为符合条件的31位县级老中医药专家建立传承工作室。四是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功能,编撰广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系列教材,建立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库,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20193个省级基地组织实施视频网络直播教学活动36次,培训约18837人,举办9期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培训班,培训师资骨干887人。122个县级基地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1498次培训讲课,共培训70720人。

二、建立科学完善、符合中医特点的考核评价标准。近年来,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对中医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发布新版三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我省在新版评审标准基础上,在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增加治未病分级管理评审附加条款,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2019年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组织制定印发了《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整个指标体系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考核指标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处方比例、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理法方药使用一致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中医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等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考核指标。我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布署认真做好我省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并适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增加更多中医药特点指标的建议,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公立中医医院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中医标准化。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坚强领导下和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中医药业务信息系统不断丰富,政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今年,经省政府同意,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技术研发、项目组织等方面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包括支持中医药防治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相关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部分中医院推出了“互联网+医疗移动平台、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中医慢病管理等一批中医药特色业务系统,“网络中医院”、“智慧中药房”、“互联网中医医院”等中医药信息新业态逐步兴起并得到推广。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今年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自《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颁布以来,我省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质量标准制定,依托省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合理规划我省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省农业农村厅立项建设3个“广东省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截止2019年,全省已建成12个“广东省现代南药现代产业园”。加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20198月,省科技厅发布“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和中医药技术装备。另外,支持2项“新药创制”重点专项中设立中药研发方向,共支持2项,财政资金1000万元。

二是持续推动“文旅+康养”新业态发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1912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岭南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在今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贯彻落实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任务分工中,鼓励各地市打造一批以康体养生为主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目前,我省建成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40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建设单位18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3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项目40个。

三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2018年,我局联合省老龄工作办公室等11个部门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中医医院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目前,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等服务的医院共184家;近50所中医医院以各种形式开展养老服务,社会举办中医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8家;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养老机构有21家、护理院和康复疗养院有3家,中医药服务特色成为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竞争力。一些粤港澳合作的中医药医养结合项目也得到实质性推进。“十三五”期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肇庆、惠州、河源、梅州等地市均设置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规划项目,包括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数共达20多个。

五、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中医预防、诊疗和康复服务能力,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高质量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奋力推动健康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上新台阶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省中医药局

202068


(联系人:颜贵吉 联系电话:020-838792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