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晓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传承与创新,推进大湾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的提案》(第20200480号)收悉。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国家历来重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
一、政策引领 全面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1号)明确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包括非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提供中医养生
保健服务的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等文件也提出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有关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44条规定,正在组织研究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尚未正式出台)。根据征求意见稿信息,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及要求、服务人员、服务场所、 服务创新、行业自律等内容进行梳理研究。
二、务实推进 加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内涵建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与省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内涵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特色品牌,积极参与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2016年召开全省治未病工作会议,出台《广东省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及《广东省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导手册》等系列规范性文件。研发了广东治未病行业标识并于2018年在全省启用。设计了专属动漫形象,助力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包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构建“治未病”服务供给体系、服务技术和产品体系、服务支持体系。
随着治未病服务模式的日益完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展现出较好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一批健康服务相关企业进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领域,中医治未病活力和创造转化力逐步得到释放。
三、传承创新助推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中医药保健的传承创新。实施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及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项目,对国医大师及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进行挖掘、整理、应用和推广;依托广东省中医院成立广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与方药筛选评价中心,开展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与方药的收集、整理、评价等工作。相关工作均含有养生保健方面的内容。二是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局着力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通过继续教育、师承教育以及专项人才培养工作,对包括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在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内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三是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科学研究。支持中医药养生保健相关的科学研究,将有关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研究纳入到我局科研课题申报和立项范畴;实施中医康复能力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我省中医院康复服务和研究能力建设,丰富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
四、粤澳合作 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集聚了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市场优势,是中医药综合改革的重点区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首个落地项目,是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产业园围绕“国际级中医药品质控制基地”和“国际健康产业交流平台”的两个核心目标,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及大健康产业发展。目前,产业园携手广东省中医院、国医大师等专家团队及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围绕“医疗+养生+酒店”三大要素打造瑞莲庄(横琴)度假主题酒店。旨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技术与文化精髓,打造国际级的中医药健康养生示范基地。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建设,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强中医药保健养生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中医药局
2020年4月15日
(联系人:李海琳;020-83848486;传真:020-8381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