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广东省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创新,遴选了数个发病率高、中医药诊疗优势明显的病种进行试点。通过制度性安排,将试点病种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与慢病管理融合推进,全力构建“重预防、精治疗、快康复”的一体化中医药医防融合新机制,为群众提供全流程、全周期、高品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集成推进,中医药资源总量快速扩容。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行动方案等多项支持政策,成立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建项目专班;挂牌成立市中医药局。2018~2023年,全市财政共投入超40亿发展中医药事业。2023年以来,引进王琦、许能贵等高水平专家团队31个;创新开展基层中医康复人才引育项目,市康复医院培养的近30名中医康复人才获8家镇街医院聘用。在医产合作方面,目前全市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药企业近30家,产值规模达50亿。
优化结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健全。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医院和社区“中医馆”100%覆盖。镇街医院100%设立中医临床科室。推进社区“中医馆”“中医阁”建设提质扩面。建成市级中药配剂中心,为全市群众调配、煎煮、免费配送中药超400万剂。全市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智慧中药房服务。目前,“防治康”一体化信息平台立项建设,市中医院智慧中医医院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深耕内涵,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成效明显,中山市中医院年诊疗人次超240万;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国首家粤港合资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以来,新增中医类省级重点专科1个、特色专科3个,累计建成中医类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24个。累计挖掘、整理89种疗效突出的特色中医技术,形成107种中药院内制剂;30个市级名中医专家工作室、2个市级老药工专家工作室100%落实下沉基层任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100%能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建成中医康复室。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启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中医药健康夜市“六进一市”活动。
发力创新,中医药工作机制鲜活有力。治未病中山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打造区域治未病中心。市中医院成立专病专症治未病特色治疗门诊、市级治未病传承工作室、市治未病科普专家库,培养15名治未病学术继承人。中西医协同树立新品牌。开展中西医协同系列改革,建成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旗舰”科室各10个,市妇幼保健院推出“纯中医儿科病房”。在医保方面,中山市在全省、全国实现多项中医医保支付方式创新,同一疾病中医治疗费用比西医降低31%,个人负担降低25%。2023年开展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数量达221种。在大湾区中医药合作方面,中山市举办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等高规格中医药大会。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每年服务港澳患者超8000人;与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合作,为粤港两地患者提供跨境医疗无缝衔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