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岭南时令与健康”系列专家媒体座谈会在广州拉开帷幕

发布日期:2024-08-13 16:02:34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 字号:

  8月7日,省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召开“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据介绍,从当日起,该委将围绕“岭南时令与健康”主题,结合时令节气召开系列专家媒体座谈会,计划每季度召开1到2场。座谈会聚焦公众最关注的健康问题,将科学的健康知识传播给公众,助力公众掌握健康基本技能,学会维护健康,享受健康。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当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由于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广东仍高温、多雨、湿热。节气交替之际,如何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量运动、调节情绪?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热点问题一一解答。

  切勿过早“贴秋膘”

  立秋后仍然处于三伏天阶段,如何养生调理?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志敏表示,立秋之后是处暑,处暑过后暑气才能完全消散,因而立秋后气温仍然较高,天气时晴时雨,湿与热交着,要保持腑气的通畅和脾胃的健旺,才能为深秋至冬季进补做准备。

  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食用肥甘厚腻与燥热的食品,以免产生内热与外热相合的情况。人们出汗较多后,可选择喝清润的汤、粥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食用果类、根茎类等水分多的食物。如苹果、雪梨、甘蔗等补充体内津液。同时配合用陈皮、炒麦芽、鸡内金、山楂等健脾消食的食物,保持脾胃健旺和腑气通畅,减少人体内湿热的产生。

  杨志敏提醒,要防范消化不良及大便异常等胃肠道疾病。立秋暑热未消,雨水较多,湿热相兼,平时体寒的人群,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大便粘滞。而对于平常喜欢吃高热量食物的人,内生湿热,会出现腹胀、舌苔厚腻、口干口苦、大便难解等腑气不通的情况。切勿过早“贴秋膘”。调畅脾胃气机,保持大便通畅,才能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在穿衣方面,则可遵循老话“春捂秋冻”。“秋天早晚温差开始增大,不要急于添加衣物,适当让身体感受温度下降带来的收敛变化,训练自身抵抗力。”杨志敏说,但对于身体虚弱、虚寒的人群,如老人、久咳久喘的病人等,建议早晚加穿一件背心,保护核心温度。

  “三高”人群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在“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运动时怎样防范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最关心的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冯颖青表示,“三高”人群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或剧烈运动,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血压正常时进行轻度体育活动。

  “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游泳、跳舞、打球等。”冯颖青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如弹力带、抗阻健身器械等;辅以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通过心率、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合自己。心率不能太高,以自我感觉不难受为准。运动后主观感受是有点吃力,感觉不轻松,但也不很疲惫,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最好;可以正常节奏说话,但不能唱歌。

  冯颖青强调,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高温天气导致出汗甚至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而且出汗多,钠钾流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有些人会从高血压变成低血压,特别是老人,甚至会出现休克的表现。她建议“三高”人群出门时随身携带充足的水,不要到渴的时候才喝水。建议少量多次地饮水,每次50~100毫升为宜,以白开水为主。出汗多时需适量补充电解质,例如在水中加少许盐,口感略带咸味即可。晚间睡前和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或常温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骤冷骤热也是危险因素。人们从室外回家,特别是刚运动回家,切勿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或冲冷水澡,温差大可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感冒等,诱发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回家后先擦干身上汗水,休息10~15分钟后再开启空调,用温水洗澡,不要在饥饿或饱胀状态下洗澡。

  此外,避免疲劳和过度焦虑对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高温天气下易出现疲劳和焦虑,加重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保证6~7小时的睡眠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